神话故事的由来是什么-什么是神话,神话的来源是什么?

中国的远古神话是如何形成的?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行为举止与风俗习惯都能在古书籍中找到神话的原型。这种对于古老神话模仿与演变的现代生活,折射的是人类衍生与建立关系的方式。远古神话真正的魅力不在于它的神秘,它超越了现实;而是它更像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童年写照,它所展现出来的真实性是优于任何一种研究技术,它以最和谐的方法投射了原始时期种族

中国的远古神话是如何形成的?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行为举止与风俗习惯都能在古书籍中找到神话的原型。这种对于古老神话模仿与演变的现代生活,折射的是人类衍生与建立关系的方式。远古神话真正的魅力不在于它的神秘,它超越了现实;而是它更像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童年写照,它所展现出来的真实性是优于任何一种研究技术,它以最和谐的方法投射了原始时期种族的发展状态。

中国传统伦理精神以及道儒法墨所提到的“合一”都是创世神话的“本一”。以“一”开始,以“一”结束是中国人解释万物的哲学方式,这个思维是远古神话告诉我们的。中国的创世神话有这样的记载――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鸡子就是鸡蛋的意思,鸡蛋内部蛋清与蛋白的离散对应的正是盘古出现前的宇宙――整体里的混乱;直到盘古出现,打破了这种失衡,阳清为天,阴浊为地,天地才成为了天地;《淮南子》中提到不同于女娲造人的说法――身之诸虫、因风所惑、化为黎氓,翻译过来是盘古死后身上的虫子变为万物。

创世神话就是这样解释人物性合一、人物之间的互相转化。天是人的原初,人是天的溯源,互为踪源,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正是借助神话的外衣在古中国盛行,然而为什么仅仅是神话完成了信仰这一使命??


远古神话的纵向――血缘关系的社会意义

以“血缘”或者“家庭”为单位模式的泛家族方式在东方国家比比皆是,这与我们前面所谈到的创世神话也有所关联。拿中国为例,在我们所能找到的古籍记载中,人类的诞生无非有两个说法,一是女娲泥土造人,二是盘古化为黎氓,这两个说法都有一个很明显的设定,它们强调了人的诞生是由个体(一个母神或父神)来完成发展人类的使命。

在社会还未完全分工中,复数以及性别显得多么不重要。禅让制向世袭制的转变是原始时期(夏商王朝)最大的政治特色,《山海经》中大禹治水就已经提到鲧继承父业,历尽艰辛,终于制服了洪水。每一种文化都有它始源的萌发点,鲧禹父子治水的出现折射的是子承父业理念的诞生。上古神话就是对原始时期人类意识形态的记载,直接影响了中国后四千多年的传统理念。

随着经济的发展,“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生活方式成为了春秋战国的新型耕作状态。在这种封闭的状态下,血缘观念极其强烈,“光宗耀祖”成为了每个中国家庭追求的目标。血缘的社会意义,催生了儒家学说仁礼影响中国近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社会秩序的形成进一步地稳固了上古神话的地位。


对于人类现实生活的反映,是上古神话生生不息的社会基础

在神话的世界中,任何一个神所展开的活动范围都是在人类意识的范围内。由此可见,神话只是别于真实生活的另一种存在形式,人间就是别样的天堂和地狱。我们所接触到的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等都有一个共性,都是神(无法被证实存在)在替人行事,直白点就是神仙世界的秩序依旧无法摆脱人类的意志。

任何关于神仙的信仰活动都离不开人类心理活动的选择性,这种选择让社会意识低于社会存在的农耕社会巧妙地将“不存在的天庭”和“存在的人间”有机结合。所以创世神话是原始人类保留自己文明的一种载体,也是类似图腾具有部落象征的结晶。

人是具有惯性的生物,这一特点也决定了除去文化的问题,原始人与现代人并无多大的区别。神话的产生与发展, 除去外在因素,更多是受到先天性心理生理特点的影响。不单单是人,民族也有“初恋情结”。对于过去事物的留恋与积淀,是创世神话得以维系的社会基础。这种源于现实又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一个民族部落固执保守的观念下得到了庇护。

在得到泛群体认可之下,保留一个文明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让它驻留在民族根基,就如同四千年的道儒精神,在时代高速发展中依旧生机勃勃,创世神话也因为发挥了它的独特性和时代性而流芳百世。在现代生活中,给予它最大的物质支持还是科技的局限性。正是因为科学有盲区,神话才生生不息。

那又是什么导致人在接受高等教育后,依旧保持着对创世神话的依赖?

创世神话中,大多数描绘的是坚贞不渝的爱情、相生相惜的友情、自我贡献的英雄主义、至上的理想以及充满野性的发泄意识。没有人是不向往美好至善的,当现实无法完成人的原始初衷,上古神话就发挥了它的“净化作用”。神话对于现代人的意义,是在这个有理有据的大世界里,有那么一瞬间仿佛回到了无拘无束的野性生活。哪怕只是一刻,超自然的世界也释放了人类原始的本能以及摆脱形式压迫的渴望。

神话是人民美好的寄托,在古时候成为了解释科学的范本,在现时成为了偷懒歇息的避风港。在倍感迷茫的现代社会中,神话传说释放了困惑的成年人向“童年时代”发出求救的信号。原始意味着神秘、模糊、简单,是未经过分化的“朴”“素”,这也使得神话拥有了对人本性的包容返璞归真是任何一个时代追崇的理念,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朴素”离我们越发遥远,变得难能可贵。神话借助人的心理特点,将最质朴、最天然的人类生活状态展现在世人眼前,真诚容易赢得认可。

上古神话的忧患意识与厚德爱民所展现的人文精神

东西方神话信仰最大的区别应该在于东方在塑造创世神话的时候,除了展示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劣以外,还派生了不少守护神,如龙凤、女娲伏羲神农。

《管子》中提到了南方神炎帝亲自为百姓治病以及黄帝对中国医学的造诣。无论是百姓祈求风调雨顺,还是《尚书》所倡导的敬授人时,都是要顺应自然、才能真正利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创世神话在东西方中展示人文精神的方式略有不同,西方神话更多是展现神的人情味,如雅典娜、西西弗斯;而东方更侧重于神的“生产效率”,农耕文明使得分工合作变得睿智又便捷,从而个性被削减群体观念得以强化。由此可见,民族的生活方式一定程度也影响了创世神话的构造。

早在四千年前,人类就处于自然灾难与其他有毒物种的夹击下,在半人半兽的世界里,在无法自保的原始时期,人类对生存环境的恐惧之心超越了一切。为了生存,则必须克服所有的恶劣环境,在这种无法诉苦的封闭环境里,创世神话成为了绝望的远古人民坚贞不渝、不辞辛劳的动力。

天地混沌如鸡子到有序美的转化

鲁迅对于上古神话是这么解释的–叙说万物之根的哲学,它们谈天地始源,谈人类从何而来,谈万物合一。这些天马行空具有攻击性的问题,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过。我在《侗族月亮文化的语言诠释》一书中看到初民的知识积累,看到宗教思想、道德观念,看到生命的奇妙,每个古老的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传说,他们坚信远古时期天地不分、混沌如鸡子,然而有一位神分开了天和地创造了自然,自然生万物。万物之灵人类则是宇宙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美的转变。这种宇宙孕育之美强调的是生命的独特性,上古神话能够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也是因为如此。

什么是神话,神话的来源是什么?

谢谢题主。我来试着回答。

首先,什么是神话?

神话是人类早期在口头上流传的、带有强烈幻想性的文学作品。它是人类在童年时期认识事物、求得生存与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学的源头。

其次,神话是怎么产生的?

1.源于远古时期人类知识的匮乏。人们因知识认知所限,无法解释世界、自然现象以及人所面对的困境,便以自己原始而幼稚的认知和经验,将自然界、客观世界及其现象拟人化,用幻想来解释一切。比如对于宇宙和人的产生的解释,在中国神话中,有了盘古开天,还幻想出女娲造人;还有炎帝击石生火,神农尝百草等;人们要解释日月西行、江河东去现象,就幻想出“共工头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等。

2. 源于远古时期人类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改造自然、战胜困难的能力、手段不强,因而对一切威胁人类的自然充满恐惧,所以,便产生崇拜心理,幻想着一种超强的力量或英雄出现,于是就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神话。

3.源于远古时期人类战胜自然的愿望。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和经验的不断积累,远古人类有了一定搏击自然的信心,便幻想出具有超人力量的英雄,如逐日的夸父,治水的鲧和禹,以及神农、黄帝、后稷等。

4.源于远古人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一些异人异物的神话,反映的是原始人对克服自然障碍、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的向往,如羽民国的人,生下来就有翅膀,能在天上飞;奇肱国的人,手臂长又极为灵巧,还会造一种飞车,能驾风而行,免去了奔走之苦;龙伯国的人,全是巨人,一步就跨山越海。另外,还有《牛郎织女》《嫦娥奔月》这些表达人们美好愿望的神话。

其三,神话的作用与影响

1.古代神话中体现出来的人类不断进取、敢于实践、勇于探索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许多神话中包含的朴素而深刻的哲理,以及爱国精神、忧患意识、抗争精神甚至治国理念等等,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不仅影响深远,而且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

2.对文学产生巨大影响。为后代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从神话中汲取营养,获取素材;古代神话还为后代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

3.古代神话留下了原始人类生存与发展以及生产生活的烙印,我们可以间接地了解上古人类生活状态,为后世研究远古人类提供了宝贵资料。

4.以神话为主题内容理论研究,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重大成果,丰富了我们的文化宝库。

以上为本人对神话的认识,不妥之处请批评。谢谢!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5月4日 am1:27
下一篇 2021年5月4日 am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