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机妙算的神话故事人物是谁-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你知道他有哪些传奇的故事吗?

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你知道他有哪些传奇的故事吗?诸葛亮首先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既是他作为历史人物本身具有的属性,也或多或少有后世演义和文学作品层累造成的形象给人们的观感,作为军事家才能的衍生,诸葛亮对军械也颇有研究,谈古论金这里要和大家分享的,和诸葛亮留给人们的刻板印象或许有一些差异。一直以羽扇纶巾形象出现在人们脑海中的诸葛亮竟有

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你知道他有哪些传奇的故事吗?

诸葛亮首先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既是他作为历史人物本身具有的属性,也或多或少有后世演义和文学作品层累造成的形象给人们的观感,作为军事家才能的衍生,诸葛亮对军械也颇有研究,谈古论金这里要和大家分享的,和诸葛亮留给人们的刻板印象或许有一些差异。

一直以羽扇纶巾形象出现在人们脑海中的诸葛亮竟有身兼武器专家和刀客的这一出人意料的侧面。

北宋年间编纂的《太平御览》记载,蜀汉著名制刀巧匠蒲元在斜谷为诸葛亮造刀3000口,蒲元造的刀,能劈开装满铁珠的竹筒连同其中的铁珠,被时人称誉为神刀(以竹筒内铁珠满,申举刀断之,应手虚落,因曰神刀)。

蒲元当初就曾经在成都为先主刘备造刀5000口,这5000口刀每口都刻有“七十二炼”的字样,所谓“七十二炼”,应该指的就是制作刀的钢铁被反复锤打72道,似可理解为类似乌兹钢(镔铁,大马士革钢)的工艺技术。

在刘备在世的时代,蒲元主持制造了5000口刀,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秉政的时代,蒲元主持制造了3000口刀,数量都不算太大,我们或许可以理解为这是为蜀汉大军中的精锐部队配备的高质量武器。

梁朝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则记载了另外一则诸葛亮和神刀的轶事:

诸葛亮定黔中,从青石祠过,遂抽刀刺山,投刀不拔而去,行人莫测。

诸葛亮的这个行为艺术究竟是宗教意义上的厌胜之术抑或是为了镇服南人而示威还是有别含义不是很清楚,但至少说明一点,他使用的刀异常锋利,可能就是蒲元制作的神刀。

但无论刀本身多么锋锐,诸葛亮能够刺刀入岩,至少反映出诸葛亮并非被后世文艺作品强化而成的坐轮椅(哦不,四轮车)的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三国演义》中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在正史中到底是怎样的形象?

要想知道真实的诸葛亮是什么形象的人物,只要通过历史文献资料便可还原他在历吏上的本来面目。

首先我们从他未出山前的十年隆中生活谈起,他在隆中一边以“躬耕陇亩”维持生计,一边搏揽群书,广交有识之士,谈古论今,开阔了个人视野,了解了社会,在畅谈志向抱负时他曾言 : ”遨游何必故乡邪”。显示了他年轻时胸怀大志的理想抱负。

从诸葛亮出山,到三国之争的三大战最后一战(夷陵之战),刘备惨败于孙权,病死于东征途中的白帝城的15年间,诸葛亮并非小说描写的那样整天排兵布阵,能掐会算,运筹帷幄于千军万马之中。

15年里他主要从事外交和政治方面的活动,做着后勤,筹备粮草,发展经济,管理民生,巩固后方的工作,没有耀眼的政绩,官职和威望也不是很高。

引人入眼的就是他出使东吴,成功缔结了吴蜀联盟,消除了刘备政权东部的隐患,为政局稳定和蜀汉政权的建立谋求到了一个较好的政治环境。

刘备心怀光复汉室之志,诸葛亮向他陈述了三分天下之计。舌战群儒,三气周瑜纯属子虚乌有。草船借箭也是出自孙权之策,赤壁之战筹划与运作执行都是孙权、周瑜所为,赤壁大捷是东吴军队辉煌。

诸葛亮崭露头角是从刘备临终托孤起始的,刘备遗嘱诸葛亮 : “若嗣子可辅,辅之 ; 如其不才,君可取之。”诸葛亮所闻感激涕零,举诸一生“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以辅幼主。刘嘱诸葛亮可以刘禅后主之父处之,要后主视诸如父。可见其刘备对诸葛亮的置心信任如同己出,同时也显现诸葛亮对主忠诚天地可鉴。正如康熙帝所言“鞠躬尽瘁,死而后也。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

刘备去世后,蜀国陷入内忧外患之中,东征损耗了太多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国家元气大伤。诸葛亮采取“务农殖谷,闭关息民”的政策,稳定政局,颁布政策,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派邓芝出使东吴,与东吴重修旧好,缓解了蜀国与东吴之间战争风险的压力,同时也对蜀国周边通过结盟的结盟,安抚的安抚,平叛等多种方式为蜀国创造相对和平安稳的周边环境。

不过后来诸葛亮太过挟老持重,刚愎自用,慢慢违背了先主让他辅政的嘱托,从而代政,倒真做起了太上皇,事无巨细,大包大揽。居然还整出个“出师表“,居高临下,以命令责斥的口吻象教训自家孩子手下臣子一样对待后主。

当时22岁的刘禅被不是后代所传的那么傻无能,相反而是一个聪明机智,治国有方,知人善用的好贤君。他清楚国家及自己的处境,顾全大局,明智沉稳,委曲求全。诸葛亮要折腾便由他折腾,要北伐便由他北伐,尽管他知道北伐只能是劳命伤财的徒劳,他尊重诸葛亮那是父亲的在天之灵,他对诸葛亮怀有亲情,那是诸葛亮代表着父亲那个时代,诸葛亮身上有着父亲寄托的太多太多的灵魂负载。

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在蜀汉建兴五年,北魏新主上任忙于稳定国内时局。诸葛亮以为光复汉室时机已到,决定北伐,他岂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紧接二次、三次、四次均是以同样的结局鸣哀收锣。

从建兴十年至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在蜀汉施行“休士劝农“ “教兵讲武”的政策,一边发展生产,一边加强军队建设训练,增强军备战力。经过三年的准备,无论是说他是狂妄自大,还是雄心壮志不移也罢,总之在建兴十二年春他又踏上了第五次北伐之路。可悲的是这次不但败的彻底,还重蹈了刘备东征孙权,夷陵惨败气火攻心,把老命也丢在了不归之路上。

诸葛亮的死给蜀汉在三国之争的无数战争中,屡战屡败的历史上画上了一个大大的谢幕哀叹号!

先主刘备死后,诸葛亮所做一切都是为了执意北伐,经年累月蜀汉就军队死伤无数,连他自己都知道没有军事造诣修为的纸上谈兵《将略》,真正用于实战就是瞎子进门……,鸡蛋碰石头,蚍蜉撼树不自量力。

五次北伐从没有过和司马懿斗智斗勇的机会,更没有小说作者臆想的以假乱真的空城计。

对于五次北伐的落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来自于诸葛亮军事能力偏低且还自负,其中魏延的反叛,还有我们小时候中学语文课本学过的马谡失街亭,都是诸葛亮识人误鉴,用人失明造成的。毛主席曾说 : “初战亮宜自临阵。“ 认为当时诸葛亮应亲率大军挺进,临阵调度,不应分散兵力,委责于人。

诸葛亮虽无军事建树,确有治国理政之贤,以法治国,赏罚分明 :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循名责实,虚伪不齿。樊建曾言他 : “闻恶必改,而不矜过。赏罚之信,诅感神明。” 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不怨。

纵观三国风云人物他们处世立身各有其道,曹操以智,刘备取义,孙权重情,而诸葛亮效法,以法治国正是诸葛亮的政务之长。

观其诸葛亮的一生,虽乏军事谋略之能,但为主光复汉室,就算是瞎子点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其意志也算得上忠君爱国的典范。这种精神还是值得称赞的。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5月4日 pm5:24
下一篇 2021年5月4日 pm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