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格马利翁神话故事讲的是什么-什么是皮格马利翁效应?

萧伯纳的皮格马利翁讲的是什么内容啊?要中英文的?皮格马利翁(Pygmalion)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相传,他性情非常孤僻,喜欢一人独居,擅长雕刻。他用象牙雕刻了一座他的理想中的女性的美女像。他天天与雕像依伴,把全

萧伯纳的皮格马利翁讲的是什么内容啊?要中英文的?

皮格马利翁(Pygmalion)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

相传,他性情非常孤僻,喜欢一人独居,擅长雕刻。他用象牙雕刻了一座他的理想中的女性的美女像。他天天与雕像依伴,把全部热情和希望放在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身上,少女雕像被他的爱和痴情所感动,从架子上走下来,变成了真人。皮格马利翁娶了少女为妻。英国大文豪萧伯纳以上面这段传说为原型创作了同名社会讽刺剧,通过描写教授如何训练一名贫苦卖花女并最终成功被上流社会所认可的故事,抨击当时英国的腐朽保守的等级意识。

什么是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

古希腊的塞浦路斯住着一位年青的王子,叫皮格马利翁。皮格马利翁酷爱艺术,尤其擅长雕塑。他用神奇的技艺雕刻了一座美丽的象牙少女像,在夜以继日的工作中,皮格马利翁把全部的精力、全部的热情、全部的爱恋都赋予了这座雕像。。因为雕刻得太好了,美丽动人,皮格马利翁在雕刻完成之后一下子就爱上了这个没有生命的石像女子,为她起名加拉泰亚。

皮格马利翁爱不释手,他像对待自己的妻子那样抚爱她,装扮她,日复一日的陪伴、凝视、观赏、期望与等待,爱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打动,赐予雕像生命,并让他们结为夫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原神话的基础上,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研究。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7项实验。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显然,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发挥了作用。这个谎言对老师产生了暗示,左右了老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能力的评价,而老师又将自己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自己的情感、语言和行为传染给学生,使学生变得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后来,人们把像这种由他人(特别是像老师和家长这样的“权威他人”)的期望和热爱,而使人们的行为发生与期望趋于一致的变化的情况,罗森塔尔把这个效应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因为是罗森塔尔提出实验验证的,又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

人们从皮格马利翁的故事和罗森塔尔的实验中总结出了:期望和赞美能产生奇迹。当我们怀着对某件事情非常强烈期望的时候,我们所期望的事物就会出现。鼓励与赞美能使白痴变天才,批评与谩骂会使天才变白痴。

这个效应广泛的应用到社会生活、教育、组织管理中。

杨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韦志中心理学网校学校心理学系主任

皮格马利翁效应指的是什么?

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于1968年通过实验发现。一般而言,这种效应主要是因为教师对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分别期望着不同的行为,并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他们,从而维持了他们原有的行为模式。

背景知识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传说中塞浦路斯浦路斯国王的名字。他擅长雕刻, 倾注全部身心亲手制作了一尊美丽的少女雕像, 并深深地爱上了这尊雕像, 给她取名叫盖拉蒂。他长时间的用含情脉脉的眼光注视着这尊雕像, 真诚地期望自己的爱能被接受。最后这种真挚的爱情和真切的期望感动了美神, 美神把雕像变成一个真人, 使他与姑娘结为夫妻。

发现过程

1968年,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做了一个试验, 随机抽取一部分学生, 并告诉老师这些学生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 要求老师注意观察。18个月后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智力真的比其他学生的进步要快。

不同角度的看法

1.行为主义观点

教师根据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对学生形成某种期望并按照这种期望对学生作出相应的行为 (操作反应) , 学生知觉感受到教师的期望受到鼓励, 并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这种现象作为一种结果反馈给老师, 进一步一步强化了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这个过程循环下去, 最后的结果是学生的发展。

2.社会心理学观点

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的期望作为一种情景性的影响因素首先被学生感知到 (赋予其意义) , 再根据感知的结果来选择自己的行为;以教师为中心, 将学生表现看做一种情景因素, 教师也是根据对这种因素的判断 (学生表现的好坏) 来对学生做出积极或消极的反应。

3.人本主义观点

因为教师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一定的交流, 教师才能了解学生, 从而对其作出期望;而学生只有与老师形成一定的情感联系, 才可以及时明白教师期望的含义, 从而做出反馈行为。

参考文献:

1.张励.多维分析罗森塔尔效应.校园心理.2010年:53-54

2.林崇德.心理学大辞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P891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5月5日 am5:46
下一篇 2021年5月5日 am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