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附近的神话故事大全阅读-长江岸边流传的神话故事?

长江岸边流传的神话故事?*三峡花椒*远在洪水泛滥年代,大禹率领着千军万马疏通了长江三峡,惨遭洪水浩劫的黎民百姓纷纷回归了故土,开荒播种,重过田园生活。在治水大军中,有一位跟随大禹的老郎中,带着一个小孙女,这姑娘长得花颜月貌,聪明过人,取名花椒,她整天跟着爷爷四处奔波,为治水民工和当地百姓治病。大禹疏通了三峡,正要转移到别的地方,这里却闹流行眼

长江岸边流传的神话故事?

*三峡花椒*

远在洪水泛滥年代,大禹率领着千军万马疏通了长江三峡,惨遭洪水浩劫的黎民百姓纷纷回归了故土,开荒播种,重过田园生活。

在治水大军中,有一位跟随大禹的老郎中,带着一个小孙女,这姑娘长得花颜月貌,聪明过人,取名花椒,她整天跟着爷爷四处奔波,为治水民工和当地百姓治病。大禹疏通了三峡,正要转移到别的地方,这里却闹流行眼病。一个和花椒要好的姑娘,因眼病疼痛而骨瘦如柴,她在花椒爷俩的治疗下,终于眼病好了,这姑娘百般感激。但生眼病和各种疾病的人陆续不断,花椒见此情景,不忍心随爷爷转移而离开这里,便向爷爷提出留在三峡。爷爷念她十三四岁,人小体弱,放心不下,坚持要她跟随远征。花椒决心已定,就去找大禹叔叔给爷爷说情,大禹见这天真无邪的小姑娘有一颗为民之心,十分喜欢,但要当场考考她的医术,就提出几种疑难病症要她处方,她都能对答如流按症施药。接着让她独个一人医治了一个人的眼病,她真正做到了妙手回春,药到病除,很快把患者的病给治好了。爷爷见了点头称是,大禹满意地说服了花椒的爷爷,将她留在三峡了。

花椒送走了爷爷和治水大军,她跟以往同爷爷出诊一样,身背小药箱,走东家,串西家,哪家有病哪家治,天长日久,治好了很多病人。当地百姓个个喜欢她,称花椒为“神医姑娘”。后来,由于这一带森林密集,土地潮湿,湿热性眼病广泛流行,严重地区,人们挨家挨户病倒呻吟不止,有的还害瞎了眼。见此情形,花椒心急如焚,一人又忙不过来,于是就发动大家寻找一种开白花、结小子、味麻性烈的药物来治疗,疗效十分显著,治一个好一个,从此,它就成了主治眼病的特效良药。人们为了采摘方便,便将此种树苗移栽到自己的房前屋后,为了预防眼病,每日三餐的菜肴中,也加些清香味麻的小红籽儿,日长天久,这小红籽儿就成了调料,它和辣椒一起,成了菜的特有风味――麻辣味。

从那时起,一代一代流传至今。后人们为了纪念花椒姑娘,便把这无名的小红籽儿称为“花椒”。

*巫山香梨*

在大宁河的巫山一带,盛产一种香梨,又大又甜,深得人们喜爱。这香梨有一段来历。

从前,巫峡登龙峰前的向家湾,有个勤劳忠厚的农夫,姓向,他有三个儿子:老大十六、老二十五、老三十三。

这一年,向老头突然患了重病,眼看就要不行了。他把三个儿子喊到床前,伸出自己那双又黑又瘦、布满老茧的手,问道:“你们说说,这手生来最大的用处是什么?”

“端碗吃饭。”老大冲口而出。向老头很不满意地直摆手。

老二说:“握拳头打架!” 向老头又摇了摇头。

老三回答:“手生来是做活路的。”

听了老三的回答,向老头那愁容满面的脸上,顿时流露出满意的微笑:“对了,手是用来做活路的呀!人不做活路,这吃的、穿的、用的、住的,都从哪儿来呢?我死之后,你们就把田产平分了,剩下一点给我作坟地。然后,各人按各人的希望和理想去做吧!你们一定要在十年之后一起到我坟墓前,让我看看。”说罢老人就死去了。

三弟兄按照父亲生前的嘱咐,料理好丧事,平分了家产,就各自安排自家的生活去了。

老大向来有些好吃懒做,父亲去世没人管束了,就变卖了他的那份田产,把钱带上,出门游逛去了。不到一年光景,那点钱用完了。没办法,他只好到田野里,拔人家一棵萝卜,挖别人一窝红苕,拿来充饥。冬天来了,天寒地冻,坡上的庄稼都收进了仓,他就到人家家里去偷……

老二和老大差不多,没多久,把分得的那份田产折腾光了,就去当叫化子。讨饭吃,人们见他年青力壮不劳动,却游手好闲想吃现成饭,不但不给,还往往对他呵斥一番。可他不但不改,反而抡起拳头打人,打赢了就逼着要饭吃,后来还抢老百姓的财物。

只有老三,自从父亲死后,就在家乡勤勤恳恳地种庄稼,春播,秋收冬藏,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忙个不停,每天起早贪黑地开荒种菜,饲养家畜家禽。他还在自己田园的周围,栽满了一行行,一列列的梨树。没过几年,粮食充足、蔬菜丰盛,鸡鸭成群,牛羊满圈、梨树果实累累。

十年很快过去了。

这天正是向老头病死的日子,三弟兄都还没有忘记父亲临终遗言,便由各自不同的道路来到了老头儿的坟前。第一个到的是小兄弟,一来因为他家就在附近,二来两个哥哥出去十年杳无音信,他早就急着想见见他们了,所以他很早就来到了这里等候着。不多一会儿,衣衫褴楼,蓬头垢面的大哥从一条弯弯曲曲的泥泞小道上来了,他曾因偷扒被人打跛了一只脚,走得又慢又吃力。老三见状正想前去拉他一把,忽见一个身穿紧身衣裤,背插一把单刀的汉子,自的悬岩峭壁上跳了下来。一看原来他就是二哥,脸上隐隐约约的多了一道道厮杀打斗的伤痕。

三弟兄久别重逢,见面后自然是悲喜交集,感慨万分。彼此询问着分别后的境遇。

不一会儿,老三的妻子挑来了九大盘、八大碗的丰盛酒筵,热情地款待两个哥哥。饭后,她又提来一大竹篮刚从自家树上摘下来的香梨,请哥哥们品尝品尝。老大、老二嘴里嚼着那又脆嫩又香甜的梨子,眼里瞧着山下那青瓦粉墙的宅院,特别是那满坡成林的香梨树,心情非常激动。他们看着老三生活这般美好,再看看自己,便情不自禁地抱着弟弟痛哭了一场,然后惭愧地跪到父亲坟前,泣不成声他说:“爹呀!这手,手……手是做啥子用的,我们这才懂得了呀!”

老三夫妻俩请两个哥哥到家住几天,但老大、老二都谢绝了,只是每人向老三要了一大捆梨树秧苗,分别到大宁河的王家湾、黄家坝,开荒种地,,开始用自己的双手开创新的家园。

驰名三峡的巫山香梨,为什么至今仍然盛产于向家湾、王家湾、黄家坝等地?据说就是与他们三弟兄有关系。在那翠玉似的香梨上,你可看到都有许多金黄色的小点,人们叫它“”。相传那是种梨人的汗珠子洒在梨树上形成的,“”最大的梨,就说明种梨人为它洒下的汗水最多,味道也就最香最甜。

*云台仙子*

大宁河的庙峡深谷,有一尊孤峰拔起、洁白如练的石峰,远远望去,好象一位仙女脚踏朵朵,从天空徐徐飘降;近看,遍地簇拥着灿漫的山花和一排排常青树。这石峰似少女般亭亭玉立,栩栩如生。它就是驰名宁河的“云台仙子”。

据传,从前的云台山麓,土地肥沃,林木繁茂,花果满山,牛羊成群。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有的勤劳耕织,有的捕鱼为业,有的驾船营生,世世代代过着安稳的生活。那时候,山下人世坝,有一户姓宁的船家,老两口年过半百,却没有一男半女。一天清晨,老船夫驾着小舟出江捕鱼,只见天空金光一闪,把整个江面照得通亮。忽然,老船夫见前面一个小女孩在水中挣扎,他手忙脚乱,赶急推舟救起。老俩口象拾得宝贝似的,百般疼受这孩子,精心扶养。不知不觉,这孩子长到十五、六岁,进入妙龄,真比花朵还要好看。她那圆圆的脸颊上,一笑显露出一对深深的酒窝,身材纤细俊美,船夫们都叫她“宁妹”。

宁妹这姑娘人品好,很勤劳,又聪慧。白天,跟着老爷爷狩猎捕鱼;晚上,伴着奶奶纺纱织麻,里里外外样样能干。由于她跟爷爷风里来,雨里去,练就一身好本领,善使铁叉,能百步中的。有一天,宁妹同几个小伙子去捕鱼,大家事先说定:谁的眼力好、最勇敢,捕来的鱼就归谁支配。结果宁妹捕了一条大鲤鱼,一个小伙子忙问:“宁妹子,你是分给大家,还是请我们到家吃呢?”宁妹“唰”的一声,把鱼甩在沙滩上,恳切地回答:“这样吧,把它宰成八份,送给村里年纪最大的爷爷和奶奶,我们谁也不吃,行吗?”大家见宁妹一片敬老之心,没有一个不赞成,当即七手八脚,把鱼分成八等份,高高兴兴地送到八个老人家里。

巫溪庙峡一带的小伙子们,哪个不喜欢宁妹子,有事无事总要找点理由去和她接近。向宁妹子求爱的小伙子一个接一个,可她总是笑着不言不语。在她那明亮的眼睛里,谁也看不出有哪一个小伙子的影子在闪动。

宁妹十六岁那年,富庶安乐的人世坝,遭到了百年罕见的水灾。从六月六日起,下了三天三夜的暴雨,房屋冲塌了,庄稼淹没了,多少船只被浪涛卷走了,宁河人的日子苦起来了,乡亲们拖儿带女住岩洞,吃树皮,熬度涝灾。水退后,村中几个有经验的老爷爷,翻山越岭,寻查四天,终于在庙峡西山头,找到了一个出水大山洞。原来洞中住着一条白孽龙,每三年要出洞发大水苦害百姓。宁老头决定为民除害,请铁匠打了两把大铁叉,带着宁妹天天操练,一晃三年过去了,六月六日这天又来了,宁老头带宁妹在洞口守了一天一夜,却未见孽龙出来。刚一回家,这家伙突然兴风作浪起来,宁老头提起铁叉,直朝孽龙奔去。宁妹因跟着爷爷守洞一天一夜未合眼,倒身上床入睡了。待她醒来时,才知道爷爷只身前往与孽龙激战了七七四十九个回合,刺伤了左眼,后因人老体弱,力气耗尽,被吞吃了。爷爷牺牲后,宁妹和奶奶万分悲痛,抱头痛哭了一场又一场。宁妹决心等待时机与孽龙决一死战,替爷爷报仇,为乡亲们除害,可是怎么也寻不着孽龙的影子。

一天清晨,宁妹提着一篮鲜鱼,进巫溪城去卖,刚出山口,突然天昏地暗,眼看大雨就要来临。她急忙朝回走,一到家中,天好象要塌下来了,霎时间,雷声隆隆,狂风呼啸,闪电划破长空,只见云台山对岸的大山岩裂开一个大洞,窜出一个庞然大物,长约数丈,眼似灯宠,口如血盆,满身鳞甲,白光闪闪,窜到哪里,那里立刻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大雨倾注。瞬间,树被冲倒,房倾屋塌,山崩岩裂,洪水咆哮。面对凶龙掀起的狂涛,小孩在惊嚎,老人在叹息,谁也拿不出一个应急的主意来。正当人们惊慌失措的时候,宁妹高声呼喊:“咱们不能坐着等死呀!常言道‘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大家赶快上云台山啊!”

宁妹将奶奶转移到云台山后,手持铁叉,邀上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直奔西山。这时,白龙昂着头,瞪着剩下的一只右眼,张开大口,正在“呼哈呼哈”地吞云吐雾。宁妹见状激愤满腔,即令小伙子们摆开阵势,自己紧握铁叉,直朝白龙刺去,不偏不歪,正中白龙的右眼。只见那龙痛得把脖子向后一缩,喷出一股腥臭唾液,把宁妹冲倒在地。宁妹一翻身纵跳起来,挥动铁叉又与白龙搏斗起来。那孽龙张开大口,猛扑过来,宁妹敏捷地跃在一边,举起铁叉对准孽龙咽喉,纵身猛刺,白龙把头一偏,“咔嚓”一声,铁叉扎进腮里,宁妹抽叉再刺,那受伤的白龙,痛得潜入水中,卷起一个巨漩,把宁妹冲倒了。浑身血淋淋的白龙,趁机转身仓惶躲回洞中。宁妹哪里肯放,紧紧追赶。白龙在洞中喘着粗气作怪,宁妹守在洞口不走。这时,忽见狂涛急剧上涨,小伙子们见此险情,急得连声呼喊:宁妹子快回来,快回来!密雾渐渐地遮住了人们的眼睛,浪涛吞没了呼唤。起初大家还隐隐约约地听到宁妹子的回答:“哎哎,我在这里,盯住它。”渐渐地声音越来越小,只听到雷鸣和山洪的交响,以及浪涛撞击岩石的哗啦声……宁妹站立在高台上,凶龙再不敢出洞了。洪水也渐渐退去。可宁妹,她化作石柱,屹立台上,护佑着舟船安全行驶。人们瞻仰着这千姿百态的人形石柱,都说是宁妹升天了,成了云台仙子。千百年来,这云台仙子监视着白龙,使它永世不敢轻举妄动,每隔三年之夏,只能喷点叹息的唾沫,这就是人们称为“白龙过江”的奇观壮景。

*龙门石孔*

春秋时,鲁国有位能工巧匠,名叫鲁班,有一次,他外出做工,因为要带上全套的木工,石工工具,再加上随身行李,实在太重了,不便出门,就灵机一动,制作了一个木头人,让它挑行李,跟随自己。

鲁班带着木头人,走遍了千山万水。这天他离开巴东,前往巫山去。鲁班在前面走,木头人在后面跟。走呀走,木头人头上的一个木楔渐渐松了,没法跟上鲁班,等鲁班发现时,木头人已掉在后面很远了。鲁班本想反转去把木头人修理一下,但是天那么热,路又那么难走,想想不准备马上去修,就在路旁观音庙门前坐下来休息。

这时,正巧从巫山上走来一个背盐的人,鲁班对他说:“请大哥帮个忙,你往前面走,一定会碰上个挑着担子的汉子,见了他,不用说话,只是从担子里取出一把斧头,然后朝他头上狠狠敲几下就行了。”

“啥子?”背盐人一听,简直给弄糊涂了,“你哥子不是开玩笑吧?斧子朝脑壳上敲,不要敲死人吗?”

鲁班连忙笑着解释:“不会的,你只管狠狠的敲,他不是人呀!”

“啊!不是人?”背盐人大吃一惊,吓的身体一晃,差一点站不住脚跌下崖去,幸巧鲁班眼明手快,一把把他拉住。可是那么一晃,背上的盐巴却掉掉江里去了。

见此情形,鲁班就把制作木头人的经过告诉了背盐人,但对方听了怎么也不相信。这时,那木头人却慢吞吞的走过来了。背盐人走进一看,果然是个木头人,当下对鲁班的神工妙艺佩服得五体投地,还向他诉述了成千上万的三峡人,年年沿着大宁河穿山越岭去巫溪盐场背盐的苦境,恳求鲁班做一个给他背盐的木头人。鲁班沉思着说:“做一个木头人,只能解决你一人的困难,而不能解决成千上万三峡人的困难。干脆,我给大家修条涧槽,让巫溪的盐水顺着涧槽流到巫山来吧。”背盐人说:“好是好,只是二百二十里长的路程,不知道哪年哪月才修得成呢?”鲁班说:“这你不用着急,只需一夜就够了。”“你说啥?”背盐人又是大吃一惊。

这时候,庙里的观音菩萨也忍不住插嘴说:“二百二十里长的涧槽,能一夜修成?我们神仙也办不到呀!”鲁班哈哈大笑:“不信,你敢和我比吗?”“比什么?”“我外出做工跋山涉水,需要草鞋,你能一夜间给我打一百双草鞋,我就能在一夜间修成一条涧槽,谁完不成就算谁输。”“行!”

鲁班和观音菩萨说完后,一等到天黑,便各自行动起来,鲁班带领着木头人,从巫溪盐场起,在大宁河沿岸陡峭的石壁上,每隔五尺凿一个架设涧槽用的方形石孔,眼看就要凿到巫山了,这时观音的草鞋还只打了一半。观音暗想:神仙和凡人比赛,输了太丢面子了!可现在有什么办法呢?她越想越急,越急越手忙脚乱,最后耍起赖皮了。她摘下胸前一个大佛珠,向天空一抛,那佛珠光芒四射,象初升的太阳,冉冉上升。座落在南陵山上南陵观中的石鸡,误以为天亮了,便“喔喔喔”地叫起来,引得周围附近的公鸡也叫个不停。

这时,鲁班正在为涧槽即将完工而高兴,忽听得远外传来公鸡的报晓声,想到有言在先,只好停工不干,其实,鲁班并不在乎个人的输赢,一夜完不成,还可接着再干嘛。可惜的是,天亮后,接到鲁国国君的来信,说有十万火急的事情,命他立即回国,不准停留片刻,鲁班只得依依不舍地与背盐人告别。

鲁班人虽走了,却与山崖上的方形石孔一样,永远刻在三峡人民的心上,后来人们把这方形石孔称为“龙门石孔”。

~~~~~~~~~~望采纳~~~~~~~~~

长江三峡之巫峡的有关神话故事?

1、神女峰的传说:

神女峰,又叫望霞峰。位于巫山县城东约15公里处的大江北岸。一根巨石突兀于青峰云霞之中,宛若一个亭亭玉立、美丽动人的少女,故名神女峰。古人有“峰峦上主云霄,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之说。每当云烟缭绕峰顶,那人形石柱,像披上薄纱似的,更显脉脉含情,妩媚动人。每天第一个迎来灿烂的朝霞,又最后一个送走绚丽的晚霞,故名“望霞峰”。

在夏禹治水的年代,瑶池宫里住着西王母的第二十三个女儿,名叫瑶姬。她聪慧美丽,心地善良,活泼开朗,耐不住宫中的寂寞生活。八月十五这一天,她邀了她身边的十一姐妹,腾云驾雾,遨游四方。当她们来到巫山时,只见十二条恶龙兴风作浪,正在治水的大禹也被洪水围困其间。瑶姬敬佩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精神,决定助他治水。便送给大禹一本《上清宝经》的治水天书,瑶姬还没有来得及告诉大禹如何破译这部天书,就被西王母派来的天兵捉拿回宫。十二仙女早就厌倦仙宫生活,她们挣脱神链,重返人间,帮助大禹疏通了峡道,解除了水患。从此,瑶姬爱上了三峡,成天奔波在巫山群峰之间,为船民除水妖,为樵夫驱虎豹,为农夫布云雨……姐妹十二忘记了回宫的事,久而久之,她们便化成十二座奇秀绝美的峰峦耸立在巫峡两岸。瑶姬是十二仙女的杰出代表,所立山峰位置最高,每天第一个迎来朝霞,便赢得了“望霞峰”的美名。

2、我们的先民,也力图对长江三峡的成因和峡中千奇百怪的自然景象的由来作出他们的回答。但在那时,人们的知识水平有限,很难作出科学的解释,他们却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把一切都寄托在神或神人身上,把万事万物想象成是某种超自然力量的结果,”大禹治水与疏浚三峡”的传说便是三峡神话传说中的代表。

三峡花椒*

远在洪水泛滥年代,大禹率领着千军万马疏通了长江三峡,惨遭洪水浩劫的黎民百姓纷纷回归了故土,开荒播种,重过田园生活。

在治水大军中,有一位跟随大禹的老郎中,带着一个小孙女,这姑娘长得花颜月貌,聪明过人,取名花椒,她整天跟着爷爷四处奔波,为治水民工和当地百姓治病。大禹疏通了三峡,正要转移到别的地方,这里却闹流行眼病。一个和花椒要好的姑娘,因眼病疼痛而骨瘦如柴,她在花椒爷俩的治疗下,终于眼病好了,这姑娘百般感激。但生眼病和各种疾病的人陆续不断,花椒见此情景,不忍心随爷爷转移而离开这里,便向爷爷提出留在三峡。爷爷念她十三四岁,人小体弱,放心不下,坚持要她跟随远征。花椒决心已定,就去找大禹叔叔给爷爷说情,大禹见这天真无邪的小姑娘有一颗为民之心,十分喜欢,但要当场考考她的医术,就提出几种疑难病症要她处方,她都能对答如流按症施药。接着让她独个一人医治了一个人的眼病,她真正做到了妙手回春,药到病除,很快把患者的病给治好了。爷爷见了点头称是,大禹满意地说服了花椒的爷爷,将她留在三峡了。

花椒送走了爷爷和治水大军,她跟以往同爷爷出诊一样,身背小药箱,走东家,串西家,哪家有病哪家治,天长日久,治好了很多病人。当地百姓个个喜欢她,称花椒为“神医姑娘”。后来,由于这一带森林密集,土地潮湿,湿热性眼病广泛流行,严重地区,人们挨家挨户病倒呻吟不止,有的还害瞎了眼。见此情形,花椒心急如焚,一人又忙不过来,于是就发动大家寻找一种开白花、结小子、味麻性烈的药物来治疗,疗效十分显著,治一个好一个,从此,它就成了主治眼病的特效良药。人们为了采摘方便,便将此种树苗移栽到自己的房前屋后,为了预防眼病,每日三餐的菜肴中,也加些清香味麻的小红籽儿,日长天久,这小红籽儿就成了调料,它和辣椒一起,成了菜的特有风味――麻辣味。

从那时起,一代一代流传至今。后人们为了纪念花椒姑娘,便把这无名的小红籽儿称为“花椒”。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5月5日 pm8:35
下一篇 2021年5月5日 pm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