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北京高考文言文翻译-高考文言文翻译需要用到特殊句式吗?直译可以吗?

高考文言文翻译需要用到特殊句式吗?直译可以吗?首先要明确,高考文言文翻译,特殊句式是常考的内容。为何这么武断?请参考每年的高考语文大纲:以2019年考纲为例:显然,考纲给出了特殊句式考题。请再看参考答案和标准:【解析】(1)这个句子关键抓住实词“顾”,反问句式“况……乎”和副词“必”。“顾”可译为“顾惜”“回头”,“况……乎”可译为“何况……呢”,“必”可译为“一定、必定

高考文言文翻译需要用到特殊句式吗?直译可以吗?

首先要明确,高考文言文翻译,特殊句式是常考的内容。为何这么武断?

请参考每年的高考语文大纲:

以2019年考纲为例:

显然,考纲给出了特殊句式考题。

请再看参考答案和标准:

【解析】

(1)这个句子关键抓住实词“顾”,反问句式“况……乎”和副词“必”。“顾”可译为“顾惜”“回头”,“况……乎”可译为“何况……呢”,“必”可译为“一定、必定、肯定”。

(2)这个句子关键抓住虚词“以”,实词“重”,虚词“其”。“以”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重”可译为“加重”,“其”语气副词,表委婉商量语气,可译为“还是”。

答案:(1)吃着丰厚的俸禄,连死都不敢顾惜,更何况圣明时代肯定不会死人呢?

(2)近期职权较轻,所以任用你以加重这一官位,还是不要推辞吧!

【评分标准】(1)“顾”“况……乎”“必”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译出大意给2分。(2)“以”“重”“其”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译出大意给2分。

可见遇到特殊句式,你基本上必须按照其特定的形式给予相应的翻译,反问句式岂能翻译为陈述句式?肯定不行。

同时类似遇到省略句式,你必须给予补充省略部分,然后加上()以示说明。

考纲给我们提示了,那我们再看下2019年江苏高考卷如何出:

非。。。者,否定式,公非。。。耶?反问句式,自言=言自 自信=信自 倒装句式,

看来,两道题都是特殊句式的翻译。

可见考纲要求如此,考题也是如此。

特殊句式刚如何翻译?直译吗?

我们看下第一个翻译:

(1)见到他的人更加(越发)啧啧地称赞道:“这个年轻人(好比)是汗血宝马,能行千里,不是那种只能在(康庄=大道)大路上(躞蹀=小步子)小步行走的马。”

(2)然而他自己不说穷,别人也不全(都)知道他穷。汤公不正是信从自己内心的人吗?我即使为他执鞭(驾车),也是乐意和向往的。

非。。。者?反问句式依然翻译为反问句式。省略句式给予相应补充,倒装句式要适当调整。

更多回答,请关注我的头条号“我爱文言文教育”,更多内容与你分享。

整部《论语》纳入2018年北京高考范围,这有什么影响?

我觉得这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应该大力推广。人是要有自信的,同样民族也是要有自信的,对我们的文化,也应该有高度的自信。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历经劫波而屹立不倒,能战胜苦难而劫后重生,最重要的是我们有优秀的一以贯之的文化,这个文化就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

面对欧风美雨的文化的影响,我们为什么不能大张旗鼓地继承和弘扬自己的文化,为什么不能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仁义礼智信的种子,为什么不能光明正大地把中华传统文化列入教育大纲,所以,将优秀文化列入必读书目、列入必考科目,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论语是中国人的处事宝典,是超越圣经的、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的宝库。论语简单明了,朗朗上口,往往是在简单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让孩子们读论语背论语,不仅不会增加孩子们的负担,还会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增进他们的人生智慧,扩宽他们的人生境界,善莫大焉!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5月8日 am3:15
下一篇 2021年5月8日 am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