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说话也是文言文吗-古代人平时说话也用文言文吗?还是说会用白话文呢?

古代人平时说话也用文言文吗?还是说会用白话文呢?很多人以为古人在日常说话时也满口“之乎者也”,担心穿越回去不会说“文言文”,没法和古人交流。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古人日常交流用的也是白话文。所谓文言文,是古人写文章时用的书面语言。春秋以前,文言文与口语白话文的区别并不大,文言文实际上就是将商周时期的口语简化后变形而成的。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文言文基本定型,以后的两千

古代人平时说话也用文言文吗?还是说会用白话文呢?

很多人以为古人在日常说话时也满口“之乎者也”,担心穿越回去不会说“文言文”,没法和古人交流。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古人日常交流用的也是白话文。

所谓文言文,是古人写文章时用的书面语言。春秋以前,文言文与口语白话文的区别并不大,文言文实际上就是将商周时期的口语简化后变形而成的。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文言文基本定型,以后的两千年基本没有变过。但口语白话文却一直在变,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受移民的影响,比如游牧民族入主中原所导致的语言变化。唐朝之后,白话文和文言文分离得更加明显,人们平时说话和写文章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那古人为何写文章的时候不用白话文呢?这样岂不是更方便读懂吗?白话文尽管容易读懂,但真的不容易写,因为用字太多。同等信息含量的内容,如果用白话文,会比文言文多出一倍的文字量。在纸张没有发明前,古人在青铜器上铸字、竹简上刻字、丝帛上写字,这些书写材料都十分昂贵,而且书写过程也很费劲。所以,古人为了省钱省力,写文章的时候必须惜字如金,文言文这种精简化的用语就体现了它的优势。打个比方,您正在读的这部书总共十余万字,如果用竹简写成,需要近三十斤竹简。如果百万字的长篇小说用竹简写成,大部分人是买不起的。所以,古人用文言文的最初目的是为了省字控制成本。

东汉改进了造纸术,唐宋普及了印刷术。书写材料便宜了,过程也不那么费劲了,为啥还用文言文呢?这主要是因为文化传承的惯性,文言文格式稳定,言简意赅,有表达优势。另外,古代的知识分子用文言文还能提高自己的格调――这样能把自己和普通的“吃瓜群众”区分开来,通过体现文化的高低差异来获得优越感。两千多年来,使用文言文一直是读书人的身份象征,直到新文化运动倡导白话文后,文言文的优越感才消失。

宋朝之后,随着民众阅读的普及,白话文在书籍文章中的使用数量大大增多。宋代兴起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话本”,实际上就是说书艺人表演时使用的底本。这种话本融合了口语和书面语,产生了一种浅近文言体,即白话小说。此后的畅销类小说基本都用白话文了,这样读起来比较贴近真实生活,而且大家都能读得懂,四大名著就是此类小说的代表。今天的初中生读四大名著就容易,但读纯文言体的《史记》就费劲多了。

宋朝之后的白话文和今天差别不大了,基本上都能看懂。史书上记载过一段宋代官府审问一个妇女的对话,这妇女砍伤了自己的丈夫,官府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是你斫伤本夫?实道来,不打你。”和今人说话相比,只是个别字的用法听起来有些别扭,但不影响理解整句话的意思。

明朝时朱元璋写圣旨也多用白话文,因为他的文化水平不高,用白话文方便点。朱元璋有一道圣旨下达抗倭令,要求抵御海盗,原话是这样说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告诉百姓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钦此。”如此简单粗暴的白话文,今天的小孩子也能听懂,毫无违和感。

到了清朝,白话文和今天基本无异。性情中人的雍正皇帝,给大臣写朱批的时候就时常冒出两句白话文,用这样的方式拉近与大臣的情感。比如: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他甚至还给大臣写过“你好么?”这样今人常用的口语。

尽管古人讲话也用白话文,但并不代表你穿越回去就能听懂。因为同样的白话文,古人的发音和今天不一样。关于此问题,下一篇会详细论述。

古人说话真的是用文言文吗?天天之乎者也还是有其他表达方式呢?

??古人平常说话与现代人没有什么区别,都在正常交流之中。

??只有文化人在书面表达时,使用“文言语言文字”。

??为什么书面语言使用文言呢?这是社会环境、当时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造纸术发明以前,商朝时人们把字刻划在甲骨上。后来又相继把字写在竹简和帛上。帛是丝制品的总称,价格昂贵。竹简就是用竹子制成的竹片,又称竹木片。

??秦汉时期的竹简一般长23厘米,宽1厘米,厚0.2至0.3厘米。一根竹简通常只坚着写一行字(毛笔),一篇文章要用许多竹简。在这种现实之下,逼迫写文章必须简短,字数越少越好,这样就出现了我们现在说的“文言文”。

??文言语言词汇中,往往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用。有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等。现在说的“之、乎、则、也、以、焉、哉”都属于文言虚词。而通假字也很多,如:“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最后一个“知”同“智”;“系上牛头充炭直”中的“直”, 通假为现在的汉字“值”。通假字就是古人不小心写下错别字,后人尊重先贤的劳作,没有改动,尊重“原创”,给先哲们留足了面子。

??文言文,在传承中华文化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是我们先贤先哲们留下的重大文化遗产。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5月8日 am9:22
下一篇 2021年5月8日 am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