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言文翻译教学-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

教科书里的文言文,有不少地方的解释或者翻译是欠妥的,上课时老师该怎么办?其实不止语文中有很多错误的地方,但这并不是最可怕的地方。最可怕的是很多老师根本不知道错误之处!如果教师本身专业水平不错,可以给学生规避这些错误,或者对于没有统一标准的,把多种情况都讲解一下。但很可怕的是很多老师自己也不知道存在哪些问题,甚至因为自己专业水平的原因而存在授课的错误,我

教科书里的文言文,有不少地方的解释或者翻译是欠妥的,上课时老师该怎么办?

其实不止语文中有很多错误的地方,但这并不是最可怕的地方。最可怕的是很多老师根本不知道错误之处!

如果教师本身专业水平不错,可以给学生规避这些错误,或者对于没有统一标准的,把多种情况都讲解一下。但很可怕的是很多老师自己也不知道存在哪些问题,甚至因为自己专业水平的原因而存在授课的错误,我觉得这存在是非常大的问题的。

以我曾经看过的文言文为例,我是教授物理的老师。因为喜爱古典文学的缘故,自己买的很多语文相关的书籍。涉及到文言文或者唐诗宋词的,我从不看里面的注释,都是自己细细品读里面的意境和含义。

有一次看到了《木兰诗》。里面前四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我印象很深刻,初中的语文教师都是把“唧唧”翻译成“织布声”,但我自己结合这四句意思,品读这四句话总感觉应该翻译成“叹息声”。因为第三句是听不到织布的声音,只能听到木兰叹息的声音。后来又读到白居易先生写的《琵琶行》里面有一句: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问此语重唧唧。这里也是把“唧唧”一词翻译为“叹息声”。

但毕竟不是专业出身,自己不敢妄下判断,就去请教了很多语文老师。最开始语文老师都是果断的告诉我就是翻译为“织布声”,我把《琵琶行》拿来做对比,他们也是讲不出个所以然来,扯来扯去,最终结论也是“织布声”。原因很简单,教参上翻译为织布声,就这样按照教参教。

后来请教了一位老教师,通过多方查询资料告诉我,就应该翻译为“叹息声”。

这个事已经过去有几年了,现在我看网上两种翻译都有。这本身没什么,文言文,理解不同,翻译结果不同。

但对我触动最大的是,很多老师对此也是一知半解或者只知道照本宣科,拿着教学参考,依葫芦画瓢,给学生讲解。自己连最基本的思考都没有。或者说,自己也没有深入的读过、理解过文言文,就敢在课堂上滔滔不绝。

我觉得这种教育太可怕了,事后一想,如果自己的孩子交给诸如此类的教师,自己能放心吗!

难怪现在社会上不断的提出一些理论:现在的老师都是当年班级里的差生(好学生谁来当教师),能教好学生吗?

作为教师,听到这话感到心里很不舒服。但也不得不承认,很多教师是需要迫切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

例如我所教授的物理学科,我以前也替一些学校面试过很多物理新教师,可以说有一小部分应聘物理的教师对物理也是一知半解,但由于大部分学校急缺物理教师,也是一概全招。甚至一些非本专业本学科的人来教某一学科,这在小学初中应该都不新鲜。我觉得在现在这个时代,目前的这个发展水平,这种现象很不正常。

因此,对于题主所提问题,我觉得应该提高教师准入门槛,严格教师资格考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才是正道。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技巧:

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

2、标准:信、达、雅。

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3、方法:增、删、调、留、换。

增:增加内容,保持句子顺畅。

删:去掉多余、累赘的成分,使句子简洁。

调:在遇到特殊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更好地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有名词,一般保留原词。

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冲突的内容。

文言文有何翻译技巧?如何提高翻译能力?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


自我翻译能力检测(见面礼)

老穆在解析之前,先给大家一道翻译题,你可以借助这次机会检查一下自己的句子翻译能力,感兴趣的同学或家长可以试试。

【翻译句】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文章阅读】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乡里)。惟(思,考虑)其所以不得,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奋力,用力)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 (选自《吕氏春秋?不苟论》)

同学们,朋友们,你们会翻译了吗?老穆开始揭晓答案啦!如下图:

试题解析

文言文翻译,讲究技巧,但是有前提条件,倘若你掌握不了这个前提条件,技巧对你而言,就一文不值。

这个前提条件就是你能理解句中关键实词含义、虚词的意义及用法和掌握特殊句式用法。

倘若这三点你不懂的话,学再多的技巧也是白搭。

至于如何提高翻译能力,老穆的建议就是多读、多记、多背、多理解。

【多读】读课内外文言文,尤其是注释和译文,更要精读。

【多记】错误的译句,及时订正在错题集上。重要的实虚词,要及时记在笔记本上。

【多背】课本上的注解要背下来,错题集上的错题也要背下来。120个常规实词,最好能背出来。

【多理解】实词含义要理解着背诵,虚词意义及用法要理解,特殊句式在理解语法的基础上再去学习。文言文翻译技巧同样要理解着去掌握,不可死记硬背!

理论知识学习

【1】文言文翻译原则

【2】文言文翻译技巧

试题练习

(译句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译句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文章阅读】

【答案及解析】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5月8日 pm1:54
下一篇 2021年5月8日 pm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