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的文言文含有特殊句式-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哪些?

急求《庖丁解牛》的文言文整理!谢谢~要文言文整理,如特殊句式、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文言知识归纳1.归纳“为”、“乎”、“然”、“于”等虚词的用法。(1)为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②吾见其

急求《庖丁解牛》的文言文整理!谢谢~要文言文整理,如特殊句式、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

文言知识归纳

1.归纳“为”、“乎”、“然”、“于”等虚词的用法。

(1)为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前一个,解的意思;后一个,作为的意思。)

③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因为的意思。)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因为。)

(2)乎

①技盖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

②进乎技矣(相当于“于”,表比较。)

③依乎天理(相当于“于”,句中音节助词)

④而况大萏乎!(表感叹语气,呢。)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用于形容词后面的助词。)

(3)然

①奏刀蜾然(象声词词尾。)

②因其固然(副词词尾,表“……的样子”。)

③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④怵然为戒(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

(4)于

①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

④虽然,每至于族(动词后缀。)?

2、古今异义

天理:古义――指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依乎天理。)

今义――(1)宋代的理学家认为封建伦理是客观存在的道德法则,把它叫做“天理”。(2)天然的道理。(天理难容)

固然:古义――本来的结构。(因其固然)

今义――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的转折。

3、通假字

向――响(砉然响然。)

盖――盍,何,怎样。(技盖至此乎?)

善――缮,修治。文中指拭擦。(善刀而藏之。)

4、词类活用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名次作状语,每年,每月。)

5、特殊句式

(1)“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

(2)“技经肯綮之未尝”(宾语前置

(3)“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

6、成语解释

庖丁解牛:比喻技术纯熟高妙,做事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比喻做事熟练,轻而易举。

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熟练的地步。

踌躇满志: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哪些?

一、词类活用

使田不病旱。病,名词用作动词。

则人乐应募。乐,形容词用作动词。

为他路最。最,副词用作形容词。

二、特殊句式

君奇士也。判断句。您是个奇才。

忿而举兵犯我。省略句,省略主语。(辽国人)愤怒地带领兵马犯境。

即灌是也。判断句。那就是我何灌。

从之。省略句,省略主语,朝廷听从了何灌的建议。

不许,省略句,省略主语。(皇上)不允许。

《郑伯克段于鄢》文中的文言特殊句式并说明其用法?

2.生词及需要掌握的特殊句式。

①恶之:恶:动词,厌恶,不喜欢。译“于是姜氏就厌恶他”。② 制,岩邑也,虢叔死焉:制:地名。岩邑:险要的城邑。焉:兼词,兼有介词“于”和代词“之”的作用,译为“在那里”。译“制,是个险要的城邑,虢叔就死在那里”。③ 姜氏欲之,焉辟害:焉:疑问词,怎么能。辟:通“避”,躲避。译“姜氏要这样,怎么能避开这祸害呢”。④ 其谁曰不然:其:用在句首,加强反问语气。译“谁又能说您做的不合誓言呢”。⑤ 永锡尔类:锡:同“赐”,赐给。译“永久地把它赐给你同类的人”。⑥ 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应该是“姜氏有何厌”。厌:通“餍”,满足。译“姜氏有什么满足呢”。⑦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犹……况……乎”是固定句式,表示递进关系,译“蔓生的野草都不能够除去,更何况你的宠弟呢”。⑧ 敢问何谓也: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应该是“敢问谓何也”,译“能问一下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吗”。⑨ 君何患焉: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应该是“君患何焉”,译“你有什么可担心的呢”。⑩ 其是之谓乎:宾语前置句,应该是“其谓是乎”。其:句首语气词,表示猜测,大概。是:代词,这件事。译“大概说的就是这件事吧”。

桃花源记中的文言特殊句式有哪些?

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文中特殊句式如下:一、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释义: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也”表判断。意为: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二、省略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释义: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一一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是(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的省略。三、省主语:(1)、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释义:山上有一个小洞口,〈小口里面〉隐隐约约好像有些光亮。是“(小口)仿佛若有光”的省略。(2)、便舍船,从口入。释义:是“(渔人)便舍船,从口入”的省略。问所从来。释义:是“问之所从来”的省略。“之”代“渔人”。五、省介词:林尽水源。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是“林尽于水源”的省略。扩展资料:原文:《桃花源记》(节选)魏晋:陶渊明释义: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仿佛隐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明亮开阔了。一词多义:1、出:(1)出去。不复出焉: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2)拿出。2、寻:(1)动词,寻找。寻向所志: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2)副词,不久。寻病终:不久后就病死了。3、舍:(1)离开。便舍(shě)船:渔人便舍弃了船。(2)名词,房屋,客舍。屋舍(shè)俨然: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4、中:(1)中间。中无杂树:中间没有其它树木。(2)年间。晋太元中: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3)里面。其中往来种作: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5、志:(1)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标志。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记号。(2)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5月8日 pm3:36
下一篇 2021年5月8日 pm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