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的文言文故事-《世说新语》里有哪些故事?

谁能推荐几个《世说新语》中的经典故事?“王石争豪”石崇和王恺争比阔绰,互不示弱。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资助王恺。他曾把一棵二尺来高的珊瑚树送与王恺,这棵珊瑚树枝条葳蕤,相映成趣,少有可与之媲比的。王恺拿来给石崇看,自鸣得意,谁知石崇看后,就用铁如意敲它,应手而碎。王恺既惋惜,又觉得石崇在妒忌他,一时声色俱厉。石崇说:“不值得遗憾,现在就赔给你。”于是叫下人把家里

谁能推荐几个《世说新语》中的经典故事

“王石争豪”

石崇和王恺争比阔绰,互不示弱。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资助王恺。他曾把一棵二尺来高的珊瑚树送与王恺,这棵珊瑚树枝条葳蕤,相映成趣,少有可与之媲比的。王恺拿来给石崇看,自鸣得意,谁知石崇看后,就用铁如意敲它,应手而碎。王恺既惋惜,又觉得石崇在妒忌他,一时声色俱厉。

石崇说:“不值得遗憾,现在就赔给你。”于是叫下人把家里的珊瑚树尽数取出,不乏三尺、四尺高的,树干、枝条举世无双且光彩夺目,像王恺那样的就更多了。王恺看了,惘然若失。

启示:目光短视、敝帚自珍者,必须打破。

“急不相弃”

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他们的船,华歆马上对这一要求表示为难。

王朗说:“好在船还宽绰,为什么不呢?”

不一会儿,强盗尾随而至,王朗就想甩掉那个搭船人。华歆说:“我当初犹豫,就是担虑这一点。现在已经答允了他,又怎可出尔反尔,抛下他置之不管呢?”

启示:不要轻易许诺;既已许诺,就要善始善终。

“郗太傅招婿”

郗太傅派遣门生给王丞相送去书信,打算在王家子弟当中挑一个做女婿。王丞相对信使说:“你到东厢房随便挑选吧!”

信使回去禀报郗太傅:“王家的小伙子都不错。只是一听说您来招女婿,就都拘谨起来,惟独有一个袒露肚皮躺在床上,没听到似的。”

郗太傅捋着胡须说:“这个人才是我的贤婿啊!”于是又派人去探访,得知是王羲之,遂将女儿许配给他。

启示:“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保持自己本色的人往往更受欢迎。

“雪夜访戴”

王徽之居住在山阴。一夜忽然下起大雪,他睡醒过来,踱步出屋,酌酒赏雪,情不自禁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

触景生情,他想起了住在百里之外的剡县的戴逵,于是当夜乘小船溯江而上,次日天亮才到了戴逵家门,但他并没进门,而是折船返回。

同行的人十分纳闷,就问他,王徽之坦然地说:“我原本乘酒兴而来,现在酒兴尽了,何必一定要见到戴逵呢?”

启示:做自己喜欢的事也要适可而止,但求尽兴。

《世说新语》里有哪些好玩的故事?

不请自来,作为一个热爱了《世说新语》三年的人来说,不答这题不合适。

先说那个不能流芳百世,亦不复遗臭万年的桓温。一代枭雄桓温为了增加他的政治影响力,然后出兵北伐,到了金城,看见年轻时候种的树木,柳树都已经十围,不禁慨然说到:“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接着,泪下沾衣裳。后来,南朝庾信写到:“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不管你是帝王将相,还是你是普通老百姓,在光阴洗礼下,你都会衰老,苍凉之气油然而生。 关于桓温的长相,《世说新语》里面有一段描述,大概就是说他鬓毛像刺猬的刺一样,像紫石英的一样有棱角。后面的话才是重点,说他就像孙权,司马懿一样的人物。(一段描述,其实把他的性格与命运已经预测好了)

而我们对照《晋书》,书里介绍了一个故事:初,温自以雄姿风气是宣帝、刘琨之俦,有以其比王敦者,意甚不平。及是征还,于北方得一巧作老婢,访之,乃琨伎女也,一见温,便潸然而泣。温问其故,答曰:“公甚似刘司空。”温大悦,出外整理衣冠,又呼婢问。婢云:“面甚似,恨薄;眼甚似,恨小;须甚似,恨赤;形甚似,恨短;声甚似,恨雌。”温于是褫冠解带,昏然而睡,不怡者数日。 看样子桓温同志长得也不是多好看嘛!

若有人问,长得不好看的男人有一个漂亮的情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个问题,桓温一定回答是,只要情人足够好看也可以让家里红旗与彩旗一样飘扬。于是乎,家里红旗对彩旗说了句:“我见犹怜,况老奴乎?”

有一次,桓温摆上“鸿门宴”,为了称帝扫清障碍,准备宴请当时反对他的人物,尤其是谢安,王坦之这两个人。谢,王二人也知道此事的危险性,谢安做出了分析:“晋阼存亡,在此一行。”这两个人赴宴而去,宴会上,恰似当年刺杀秦王的荆轲与秦舞阳,一个淡定自然,从容自若,一个却能在神色中看见惊慌。淡定的就是谢安,慌张的就是王坦之。走过台阶五重数,谢安还学着北方(洛阳)语音长啸吟咏,有种和桓温谈笑风生的感觉。也许是惊人的气势,也许是桓温疑心病太重,桓温把伏兵都撤走了。 此事之后,本来和王坦之齐名的谢安,名气更大了。

话说,这个谢安这个人太淡定,有一次和朋友们去乘船在大海里游玩,风云刚刚变色,孙绰,王羲之这些人都已经改变了神色,谢安还在嗨,仍然表示很淡定,船夫看见谢安神色,于是继续往大海里前行。乌云翻滚,风浪拍打过来,谢安这才淡定的表示回去。 当然了,谢安同志最淡定的一次就是淝水之战的期间,他坐镇后方,侄子谢玄带着东晋精兵北府军与号称百万的符坚在安徽省淮南八公山与寿县一带作战作战,符坚一开始口气很大,说了一个成语:“投鞭断流”(就是说符坚军队多,把军队所有的鞭子都丢了,能让河水断流),其实,后方的东晋许多名士心里有点慌,谢安继续淡定,和朋友下棋,不一会,信到了,谢安石看完信继续下棋,好似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客人忍不住问结果如何?谢安很随意的说了六个字,就像说了一句没有任何意义的话一样,“小儿辈大破贼。” 故事下棋的故事到这里算是结束了,《世说新语》的这则故事完了,《晋书》里面的这则故事没有完,谢安之后换上了木屐鞋,结果鞋子被他踩坏了。这个细节其实反应了,谢安自己内心也很紧张激动,但是他必须镇定,要不然无法镇的住他人。

再看看《世说新语》其中的偶像天团――竹林七贤。先看看,为首的两个人,阮籍有旷世之志的男人,却常常买醉。醉后,或宿于酒肆美妇旁,或行车于无路之处恸哭,呜呼!时局黑暗艰难,空有志向却无处施行,唯有饮酒保命。理想的破灭,阮步兵五言诗方才写成。又有人会说了,文人手无缚鸡之力,还矫揉造作,算不得真的悲痛。我们且看竹林七贤有一个杰出人物嵇康,他或稼穑蔬菜于陇上,或赤身锻炼在树下,干的了农夫与铁匠的活,这样是一文弱普通书生?同样是理想的破灭,还有一点嫉恶如仇,他更勇敢一点,换来了鲜血和太学生祈求声,嵇中散面不改色,谱写了一曲哀而不伤的乐曲。死前,弹一曲广陵散,这不美吗?广陵散绝,这不哀吗?.

山涛是这群人里面年龄最大的,他和阮籍,嵇康二人天天关系太好了,他老婆特别想看这两个人长啥样?效仿一下春秋时期曹国的僖负羁之妻(这里有典故的,这里姑且不表),然后,山涛留朋友过夜,准备好了酒肉,晚上三人饮酒作乐,谈玄论道,不亦乐乎。山涛老婆在墙外面偷看的也是不亦乐乎,竟然看了一晚上。之后,山涛问老婆,这两个朋友如何?老婆说:“你的才能和情趣和他们比差远了,但你的见识气度能和他们做朋友。”山涛说;“他们也总认为我气度胜过他们”(确实有气度,你老婆看别的男人一晚上,你居然没吃醋,不容易)

再看书里面一个片段,《世说新语?德行》:王子敬(献之字)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子敬云:‘不觉有余事,唯忆与郗家离婚’。一个男人在弥留之际,他对自己信仰的忏悔不是什么别的,而是和一个女人离婚。世说新语上面有很多王家的风流韵事,但是这一则却表现了王献之的真性情,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王献之忏悔的是怎么样的一次离婚呢?!我们知道王羲之是东床快婿,这个东床快婿就是郗家的,而他儿子王献之和郗道茂是表姐弟的关系。两个人从小就应该是青梅竹马的关系,两个人结婚以后感情很好。故事发展到这里一点也看不出悲剧的色彩,这会新安公主司马道福出场了,她暗恋王献之很久了,但是之前公主嫁给了桓家人,了解东晋政治的都知道桓家都是渴望权力的人再加上门阀政治,后来桓济欲篡兵权失败被贬,这样两个人就顺理成章的离婚了。公主求皇帝让王献之成为新驸马,皇帝也很看好王献之,于是一纸圣旨让王献之休妻(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王献之当然有反抗,孱弱的反抗比如弄伤自己的脚等行为也是抗拒不了皇权的。虽然说离婚几乎是不可抗拒因素,王献之有当年宋弘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勇气,但是终极改变不了结局。他和公主结婚后,无时无刻不在思念郗道茂,作为一代书法家的子敬写下了《奉对贴》:「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常苦不尽触类之畅,方欲与姐极当年之足,以之偕老。岂谓乖别至此,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夕见姐耶。俯仰悲咽,实无已已,惟当绝气耳。」不管是世说新语里面那段话也好,还是子敬的《奉对贴》里面的文字总是能打动人,就像魏晋文人所说的那句“圣人无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一样,因为这些话出自自己的真感情,所以令人感动落泪。从一个小小故事入手,其实我们去看《世说新语》,里面各色的人物都有,很多人个性张扬,有自己独特的活法与各异的死法(王衍,嵇康)。我们看见的是人性的解放,是人何以为人的故事!正如书中一句话:“我与我周旋久 宁做我”

以上就是我的答案。偷懒了,抄了以前写的一部分文字,自己写了一点,如果有20个人点赞,我就继续写。

《世说新语》里有哪些故事?

1、【难兄难弟】【含义】 比喻兄弟才德都好,难分高下。后来多比喻两人同样坏。【出处】 《世说新语?德行》第八条【原文】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故事说明】颍川有个叫陈宴的人,自幼好学,办事公道。后来做了县官,更是廉洁奉公,百姓很佩服他。他的大儿子叫元方,小儿子叫季方,也有很高的德行。元方后来被朝廷任命为侍中,又想让他当司徒官,但是他不干,朝廷又封他为尚书令。因为陈宴、元方、季方的声望极高,当时豫州的城墙上,都画着他们父子三个的图像,让百姓学他们的品德。元方有个儿子叫长文,季方有个儿子叫孝先。有一天,他们为自己父亲的功德争论起来,都说自己的父亲功德高,争来争去没有结果,便一同来请祖父陈宴裁决。陈宴想了一会儿,对两个孙子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他俩的功德都很高,难以分出上下啊!”两个孙子满意而去了。【拓展】这是一个有关兄弟的故事,让我想起另一对兄弟的故事来。红楼梦第七十五回写中秋夜击鼓传花取乐,贾政看了宝玉、贾环作的诗后说:“可见是弟兄了。……妙在古人中有‘二难’,你两个也可以称‘二难’了。只是你两个的‘难’字,却是作难以教训之‘难’字讲才好。”想那古板的贾政也能玩幽默,实是不容。不过他老人家的幽默大概没什么人敢领会罢。难兄难弟一语,后来也多用做指共过患难的人或彼此处于同样困境的人。例如元朝张可久《折桂令湖上饮别》曲中有语:“难兄难弟俱白发相逢异乡。无风无雨未黄花不似重阳。”不过读音大概是由第二声变为第四声了。2、【割席绝交】【含义】割断席子,表示断绝交情,不再来往。常用来形容朋友绝交不再往来。【出处】《世说新语?德行》第十一条【原文】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故事说明】三国时,华歆、邴原、管宁被时人称为一条龙,华歆年称龙头,邴原居中为龙腹,管宁年为龙尾。管宁和华歆(xin)在年轻的时候,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俩成天形影不离,同桌吃饭、同榻读书、同床睡觉,相处得很和谐。虽则如此,但两人的性格却不同。管宁高洁,一生不曾进仕;管宁则经世致用,功名累世。通过两件小事,管宁目睹了华歆捉金出看的所作所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叹惋和失望,等到华歆回来以后,管宁就拿出刀子当着华歆的面把席子从中间割成两半,痛心而决绝地宣布:“我们两人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样了。从今以后,我们就像这被割开的草席一样,再也不是朋友了。”【拓展】这个故事无非告诉我们,真正的朋友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但很多人却因此得出华歆贪慕荣华、德行卑污的结论来,说捉金是慕金钱,看轩冕是慕权势,这却是有失偏颇的。事实上,华歆是个品行高洁的人。同是世说里的故事,有华歆送还礼品和顺路救人的故事,可见一斑。就拿割席绝交的故事来看,“捉金而掷”,用现在的眼光来看,简直就是拾金不昧嘛。至于出去看过门的轩冕,这就让我们想起太史公笔下的刘邦和项羽,一个发出“大丈夫当如此”的感慨,一个发出“彼当取而代之”的壮语,这在太史公看来,是优点啊。

《世说新语》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世说新语》中的故事。短小精悍。又富有哲理。我分享一下我认为很有哲理的三个故事。一: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之。又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而观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我们来介绍一下这两个人。管宁。汉末三国时,终身隐居不仕 。华歆,先事孙权,任豫章太守。后投曹魏。官至司徒。封爵博平侯。(割席分坐图)

华歆像

二: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人做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乎?儿徐(从容的)进(上前)曰:大人(称呼父亲)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不久)亦收(逮捕)至。

孔融像,山东曲阜人。曾任北海太守。人称孔北海,死于曹操之手。三: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问: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面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钟会像,后为曹魏廷尉。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5月8日 pm7:15
下一篇 2021年5月8日 pm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