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语文文言文宾语前置是什么?

语文文言文宾语前置是什么?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

语文文言文宾语前置是什么?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各种宾语前置例子:1)、疑问句宾语前置――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前。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卿欲何言?(《赤壁之战》)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客何好?(《冯谖客孟尝君》) 沛公安在?(《鸿门宴》) 尔何知?(《淆之战》) 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淆之战》) 若街亭失守,吾等安归?(《失街亭》) 今方来,我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 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论语?子路》) 2)、否定句宾语前置――在否定句中,如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李朔雪夜入蔡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张衡传》)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论积贮疏》)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居则曰:“不吾知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涉江》)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3)、叙述句宾语前置――叙述句宾语前置,一般用“之、是”等助词作标记。 宋何罪之有?(《公输》)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齐桓晋文之事》)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卖柑者言》) 唯命是听。 唯命是从。 皇天无亲,惟德是依。 不私于物,唯善是与。(《十渐十不克疏》)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僖公五年》) 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曹操《求贤令》) 鸡鸣而架,塞井夷灶,唯予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年》) 4)、介词宾语前置――把介词宾语移到介词之前,起强调作用。(注:一般出现在疑问句中) 何以言之?(《赤壁之战》) 然则何以慎?(《察传》) 王曰:“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苏武传》)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庄暴见孟子》) 足下何以待之?(《谭嗣同》) 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孟子?滕文公上》) 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战国策?赵策》) 其有不合者,仰面思之,夜以继日。(《孟子?离娄下》) 5)、方位词宾语前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鸿门宴》)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坐。(《鸿门宴》) 瞬南面而立,尧帅领诸侯北面而朝之。

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是什么意思?

文言文中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

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介词宾语提前: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普通宾语前置: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语感。宾语前置总结: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例句: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介宾短语“是以”中“是”是“以”的宾语,宾语前置。正常的语序应该是“以是必得躬历山川”。译文:因此一定要亲自登山涉水……《治水必躬亲》

在初中语文文言文中什么叫宾语前提前的标志?

人教版语文书(九年级下)《公输》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宋何罪之有…………” 其中“宋何罪之有”的之就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人教版语文书(八年级上)《陋室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人教版语文书(九年级上)《隆中对》

“时人莫之许也.”

人教版语文书(八年级下)《送东阳马生序》

“弗之怠”

其他的懒得找了,我们用的是人教版的,这中考都完了,我都不想再去翻初中的书了,不过你要是还需要高中的,我还可以跟你说些.

如:

人教版语文书(高一上)《烛之武退秦师》

“夫晋,何厌之有?”

等等,还有些宾语前置的标志,但是不是“之”

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如何分辨最好有比较全面?

一、状语后置

(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做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1.何有于我哉? (《(论语)十则》)

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泽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

2.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3.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醉翁亭记》)

“泄出于两峰之间”是“于两峰之间泻出”,介宾结构“于两峰之间”后置,可译为“从两峰之间奔泻而出”。

4.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

“试用于昔日”是“于昔日试用”的倒装,介宾结构“于昔日”后置,可译为“在往日任用”。

5.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

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6.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假借于藏书之家”是“于藏书之家假借”的倒装,介宾结构“于藏书之家”后置,可译为“从藏书的人家借书”。

7.今诸生学于太学。(《送东阳马生序》)

“学于太学”是“于太学学”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太学”后置,可译为“在太学学习”。

(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1.屠惧,投以骨。 (《狼》)

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翁亭记》)“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寄臣以大事”是“以大事寄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大事”后置,可译为“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

(三)其他。

1.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伤仲永》)

“还自扬州”是“自扬州还”的倒装,介宾结构“自扬州”后置。译为“从扬州

回来”。

二、宾语前置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1.介宾倒装。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何以”是“以何”的倒装。

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介词的宾语,要放在介词的前面。可译为“为什么”。

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

疑问句中,代词做介词宾语要提前。“谁”为疑问代词,“与”是介词。

何以战? (《曹刿论战》)“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凭借什么”。疑问句中,代词做介词宾语要提前。“何”为疑问代词,“以”是介词。

长夜沾湿何由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何由彻”是“由何彻”的倒装,可译为“凭借什么挨到天亮呢”。“何”,疑问代词,“由”,介词。

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前置。

2.谓宾倒装。

何有于我哉? (《{论语)十则》

“何有”是“有何”的倒装。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要放在谓语的前面。可译为“有哪一样”。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

2.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弗之怠”即“弗怠之”的倒装,可译为“不放松抄写”。“之”,代词,代抄写,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倒装。

3.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满井游记》)

“为之知”即“未知之”的倒装,可译为“不知道它”。“之”,代词,代春意。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倒装。

5.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不自信”即“不信自”的倒装,可译为“不相信自己”。“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倒装。

(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爱莲说》)

“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四)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

1.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十则》)“是以”是“以是”的倒装,可译为“因

此”。“是”是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原因。

2.全石以为底。 (《小石潭记》)

“全石以为底”是“以全石为底”的倒装,可译为“用整块石头作为潭底”。

(五)其他,表强调。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关山度”是“度关山”的倒装。可译为“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道道山”。

2.衡阳雁去无留意。(《渔家傲?秋思》)“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可

译为“大雁离开衡阳”。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5月9日 am1:25
下一篇 2021年5月9日 am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