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说文言文吗1002古代人说文言文吗-古代的人都说文言文吗?

古代的人在日常生活里说话是说文言文吗?平民百姓们和达官贵人们说话存在障碍吗?两个问题,先回答第一个,从逻辑上推测,古代人日常说话不会用文言文,理由如下:1、几千年来文言文几乎没有变化从远古时期文字出现以来,到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我们国家书写于甲骨、竹简、纸张上面的文字都是“文言文”,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粗略估计,有三千年的历史了,三千年可不是一个短暂的时间,足以沧海桑田的。

古代的人在日常生活里说话是说文言文吗?平民百姓们和达官贵人们说话存在障碍吗?

两个问题,先回答第一个,从逻辑上推测,古代人日常说话不会用文言文,理由如下:

1、几千年来文言文几乎没有变化

从远古时期文字出现以来,到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我们国家书写于甲骨、竹简、纸张上面的文字都是“文言文”,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粗略估计,有三千年的历史了,三千年可不是一个短暂的时间,足以沧海桑田的。

我们也读过鲁迅先生的文章,不过100年前的文章,他用的是当时的白话文来写作的,但很明显,我们也能从文字当中看出,那个时候的白话文和现在的白话文都有所不同。100年,语言都有变化,更何况3000年呢。

所以,文言文是一种被创造于书写记录的文字体系,不是日常使用的语言。

2、古代的学生也要学习文言文

古代的学生学习文言文,也是很辛苦的,不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是需要老师来讲解的,老师需要跟学生解释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才能够理解。

文学家胡适小的时候,还是清朝末年,光绪年间。那个时候他上的是家族的私塾,因为私塾的学费太少了,所以老师不愿意给学生们“讲学”,学生们也乐得清闲,到处疯玩,以至于读了好几年的书都看不懂信件。胡适的妈妈很清楚这个事情,就偷偷给先生很多的学费,让先生给胡适“讲学”,这才成就了胡适这样的大文学家。

第二个问题,古代老百姓和达官贵人说话应该也是有障碍的,理由如下:

1、官话和方言有区别

达官贵人会被要求讲官话,讲“正音”,但“正音”有的时候不是大家日常说的口音。比如隋朝开始时有一群世家贵族规定,要大家一起讲“洛下音”,但这个语音早就脱离时代了,只有贵族才讲。

2、文化修养不同

古代老百姓一般不识字,甚至取名字都取“一二三四五”,更不可能接触文言文,达官贵人是一定会读书的,读书多了之后,他们用的词汇很多一定会来自于书本之上。仅仅这一点,古代老百姓和达官贵人对话就一定会有障碍。

总结:

文言文是我们祖先们创造出来的一种用于书写和记录,帮助文化传承数千年不断的书面文字体系,并不是古代人民的日常用语。古代的达官贵族多学习文言文,日常说话则多用当时的“普通话”,因此达官贵族和普通老百姓交流是会有障碍的。

古代的人都能听懂文言文吗?

普通人是听不懂的。看也看不懂。

中国的语言文化很有意思。

在中国古代,书面语与口语长期割裂,而且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几乎到了难以逾越的地步。

书面语,就是人们在书写和阅读文章时所用的语言。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在远古时代,文言文与口语是一致的,几乎没有差异。

现在的流传下来的文言文,大体都是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也就是说,那个时代,书面语和口语还相差不大,普通人也能听懂书面语文言文。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此后的两千年里,口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更加丰富和通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而文言文基本保持不变,一直延续近两千年。成为读书人的专用。普通人看都看不懂,听就更听不懂了。

文言文,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它行文简洁,音韵和谐,很多名篇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中学的时候背过很多文言文,出师表,过秦论,滕王阁序,等等等等,现在还能随口诵读。

但是时代在发展,文言文终究还是退出了历史舞台。

实际上最少在明朝,口语已经与今天的口语相差无几。三国志平话就是用当时的文言白话文写的,是经过加工的白话文,十分通俗易懂。

书面文言文与口语的分离,不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所以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广白话文。

鲁迅,胡适的一大批名家创作了极具时代特点的文学作品。

现在又有一些人,推崇写文言文,觉得写文言文很高雅。写一写谬误百出、半文不白的所谓文言文,贻笑大方,其实是脑子瓦特了。

须知,只有鲜活的语言,才最具有感染力和表达力!而自媒体时代的今天,中国的语言每分每秒都在产生心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向前看而不是向后,最为重要。文字工作者也应该如此。

古代人们都是用文言文交流吗?白话文是怎么兴起的?

古代人平常说话并不像文言文那样。书面语言与口语一直都有所区别,古代人平常说话也是口语化的,连皇帝都是这样。朱元璋的圣旨就很口语化,如其中一道 “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只是户口不明白哩。教中书省置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得真着……”

有人可能会说,那是朱元璋没文化,那我看看雍正给年羹尧的“朕实在不知怎么疼你,才能上对天地神明,尔用爱我之处,朕皆都体会得到,朕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可见古人平常也大量使用口语化的语言。

从唐宋以来,白话文书面语逐渐兴了起来。先主要在一些话本、小说中用。到了明清时期更是流传开来,像大家熟悉的“三言二拍”就是白话文为主。现代意义的白话文是在胡适、陈独秀等人掀起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之后才变成现在这样的。

古代的人都说文言文吗?

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是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是竹简、丝绸等物,因为价格和方便的问题,后来大规模使用时“纸”,来往“公文”使用“文言文”,“文言文”逐渐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20世纪之后,文言文逐渐被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语言文章”也叫做语体文。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文言文的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标注的标点符号是后人所校对辑注,是为了便于普通读者阅读理解。

在古代,读书人占少数,大多数老百姓是没有机会、没有经济条件去读书的,不但不不可能说“文言文”,能听懂文言文的都是极少部分人。

读书人之间倒是有可能说“文言文”的,因为彼此之间都能够听懂。但是,读书人和不识字的老百姓交流肯定也说不起来“文言文”,对方听不懂,说了也白说。

官僚阶层的人说“文言文”吗?答案也是他们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语言,官场应酬、与文人墨客打交道时可能会说“文言文”,和普通老百姓也要说大白话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主审案件时,用“文言文”说,这官司还怎么打呢?

简单地说古人说文言文,或古人不说文言文,都是很武断的,要根据具体情况分别讨论。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5月9日 am1:29
下一篇 2021年5月9日 am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