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的文言文-先秦经典中的“大人”、“君子”、“小人”指的是哪些人?

先秦经典中的“大人”、“君子”、“小人”指的是哪些人?先秦经典中常出现“大人”、“君子”和“小人”的称谓,那么这些称谓各指的是哪些人呢?这些称谓又有哪些特定含义呢?下面笔者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笔者认为,“大人”接近于圣人,是得中道的人。《周易?乾卦》第二、五爻的爻辞皆有“利见大人”的说法。卦有六位,其中二爻位是下卦中位,五爻位是上卦中位,二、五爻皆得中位,且爻辞皆言“利见大人”,说明“大

先秦经典中的“大人”、“君子”、“小人”指的是哪些人?

先秦经典中常出现“大人”、“君子”和“小人”的称谓,那么这些称谓各指的是哪些人呢?这些称谓又有哪些特定含义呢?下面笔者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笔者认为,“大人”接近于圣人,是得中道的人。《周易?乾卦》第二、五爻的爻辞皆有“利见大人”的说法。卦有六位,其中二爻位是下卦中位,五爻位是上卦中位,二、五爻皆得中位,且爻辞皆言“利见大人”,说明“大人”最起码是得中道之人,言行中庸,不偏不倚。孔子在《易?乾卦?文言传》中进一步具体阐明了“大人”的概念。子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而天弗违,後天而奉天时。 天且弗违,而况於人乎? 况於鬼神乎?”“大人”可作为对君子的尊称,但真正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大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人”接近于圣人,非道德修养高深的人,不能得其称也。

“君子”是对古代贵族的泛称,是地位的象征。古代贵族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五级,士以下为平民。士以下的平民庶众是不能称为君子的。“君”的本义就是执权杖而发号施令者。“君”从尹从口,而“尹”从又握杖。《说文》:“尹,治也,从又、丿,握事者也。”“君”字从尹从口,表示他是在众尹之上地位最“尊”的“发号者”。“君”原指诸侯国国主,引申而泛指统治者,即大小贵族。做为贵族,一般都会接受较好的教育,懂得和注重礼仪,故“君子”又有了节礼遵道的含义,是故把有道德修养的人称为“君子”。

“小人”是和“君子”相对的概念。在古代,“小人”不是指道德败坏的人,基本不含贬义,只不过是指地位相对低下,道德修养相对不高的人。具体讲,古代小人有三种:一是指平民及以下的被统治阶级;二是贵族中,地位相对低下的人在地位相对高的人面前的一种自称;三是指少不更事的年青人,尤其是小孩。孔子言“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则不孙,远则怨。”这里的“小人”即指小孩。

《礼记?曲礼上》曰:“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当然不是绝对化的,但却是当时社会的客观而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由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生产关系共同决定的。作为统治阶级的贵族,虽然触犯了刑律,或可以特赦,或有权宜,如缴纳一定数量的赎金以适用“赎刑”。而作为被统治阶级的“庶人”(小人),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根本没有条件达到“礼”的要求,所以“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是完全正常的。小人迫于生计,不得不处处为利着想,无可厚非。所以後世之人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古代的“君子”和“小人”的概念和特点,不可以今非古,脱离历史环境。

(子夏故坛原创)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5月9日 am8:04
下一篇 2021年5月9日 am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