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能看懂文言文-在现在这个年代,读得懂文言文有什么样意义?

为什么文言文很难看懂而西方古代的文章容易理解?题主你很逗!你说文言文很难看懂,这个我信,特别是先秦时期的文言文,不仅你看不懂,非专业学者的大多数人也看不懂。但是你说西方古代的文章容易理解,就是说能看懂,我就不信了。比如,“西方古代”,古到什么时候,中世纪以前?公元以前?还有,西方有很多国家

为什么文言文很难看懂而西方古代的文章容易理解?

题主你很逗!

你说文言文很难看懂,这个我信,特别是先秦时期的文言文,不仅你看不懂,非专业学者的大多数人也看不懂。

但是你说西方古代的文章容易理解,就是说能看懂,我就不信了。

比如,“西方古代”,古到什么时候,中世纪以前?公元以前?

还有,西方有很多国家,哪个西方古代国家的文章你觉得好理解呢,古希腊?古罗马?马其顿?英法德意?还是都没问题?

已经翻译成中文的“西方古代文章”不能算。那不是你懂,是翻译者懂。

先说文言文为何不好懂。

人类交往的最主要手段是语言;记录和表达语言的符号是文字

语言永远是第一性的;文字永远是第二性的。就是说,文字永远滞后于语言――产生晚于语言;变动也慢于语言。

语言,又具有两个特性,一是,在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具有极大的变动性;二是,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性,在一种语言中,这叫方言;方言被特定文字固化后,可能成为独立的语言。

中国古代的文言文的形成,第一,当时的人们就那么说话;第二,书写工具的稀缺,又使记录语言时有人为故意的省略。

所以,时间稍长,人们可能就对之前的语言不熟悉了,表现就是对记录以前语言的文字看不懂,包括以前的一些字不认识了。

这种变化,最明显地表现于秦汉时期。

战国时代,每个诸侯国的规模,在当时的世界上,已经几乎是绝无仅有了。各国都有自己的方言。好在,来源于甲骨文的六国文字,尽管变体各异,但还都属于同源文字。

秦始皇统一六国,车同轨书同文。文字统一了,但极短时间内,就割断了后人与六国文化的联系。特别是焚书之后,更是挖了一道横断文化的鸿沟。

西汉前202年立国,几十年里,当时的人们,已经明显感觉到对先秦语言文字的极度陌生。

所以,很快,有人写了书籍,专门研究词汇、文字和方言。这就是《尔雅》、《说文》和《方言》。

由此,也很快形成了训诂学等“小学”,专门研究以前的语言和文字。

这门学问,两千多年来,始终未断。即便如此,如果不经过专门的学习,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读懂古代的书籍。

归其根本,一是中国太大,二是历史太长。

再说外国古代文章好懂之不可能。

第一,西方的很多语言原来是方言。

例如,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等等,曾经都是拉丁语的方言。

后来,各自独立发展,有了自己的文字,才成了独立语言。

第二,西方文字,基本来自拉丁语。

罗马帝国曾经称霸欧洲大部,所以,欧洲很多国家的语言,都深受拉丁语影响。

文字上,也深受拉丁文字的影响。

这种文字,最早由古罗马人的近邻埃特鲁斯坎人使用,大约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

第三,现在使用的主要西方文字,都产生很晚。

英文,产生于10-12世纪。最早的英文文学作品,是14世纪中叶的乔叟。

(乔叟)

法文,产生于9世纪。842年,有了法文最早的文字文献――《斯特拉斯堡誓言》。

德文,形成于12世纪。同时产生了早期史诗《尼伯龙根之歌》等文学作品。

西班牙文,11世纪始有西班牙文字的文献。

葡萄牙文,12世纪有了葡萄牙语的文献。

意大利文,10世纪有了独属自己的拉丁字母文献。区别于古罗马文字。

荷兰文,12世纪后有了自己的文字。

第四,西方文字的规范化,是更晚的事情。

西方各国逐渐形成自己文字后,不短时间里,仍然盛行使用拉丁文。

基本在16世纪末期开始,各国文字才慢慢规范。

楼上有高人说,现代西方人看不懂莎士比亚,确为实情。

(莎士比亚)

英文是在1600以后,才逐渐形成近现代英语的。1775年,有了英文的第一本词典。

所以,实际情况是,如果不是专业学者,即便受过高等教育的英国人,绝大多数也看不懂莎士比亚以前的“古代文章”。其他几个国家可以照此类推。

那么,何来“西方古代文章”容易理解呢?

在现在这个年代,读得懂文言文有什么样意义?

谢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

我也是学中文专业的,对于文言文可谓爱恨交集。既喜爱文言文,喜爱它的精炼、喜爱它的精辟、喜爱它内涵的丰富;同时又忌恨文言文,忌恨它的多义、忌恨它的拗口、忌恨它宗系的庞杂。在此,我只想针对,为什么说文言文非常精炼精辟内涵丰富,来阐述我的观点。

  在中国古代,尤其是在甲古文时期,一字多义情况非常之多。在我看来,都是源于当时人类还没有发明纸张等书写工具,古人当时使用的书写工具一般是毛笔和竹简或皮布。毛笔书写决定了字不可能写得太小,竹简更是沉重,携带不便,一卷竹简所能承载文字的容量非常有限。至于皮布,由于成本过高,一般只有皇家或官府使用。限于这些原因,古人语言文字就得精炼,尤其是在书写时,文字更要少至更少,一字多义,惟有这样才能用最少的竹简或皮布承载最多的内涵。所以说,文言文精炼、精辟,内涵丰富。

  在现在这个年代,与书写有关所有的客观条件限制都早已不复存在。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学习和读懂文言文呢?原由正是在于文言文博大精深,文化内涵极其丰富,语言文字精炼精辟。我们学习文言文、读得懂文言文,不仅是为了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华,更是为了提炼我们的语言文字功底,让我们的语言文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更好地表情达意,用精炼精辟的语言文字传递更多的信息。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中小学语文课,以及大学中文专业都有文言文教学;在目前的香港和台湾地区,也能随处可见繁体汉字,在繁华的现代都市还能溶入古典文化气息,可见以文言文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所在。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5月9日 pm6:26
下一篇 2021年5月9日 pm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