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考文言文考点-如何做好文言文期末复习?

高中生文言文,诗歌失分多怎么复习???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老穆解析文言文阅读和古诗词鉴赏对于是高中生而言,绝对是个难题。文言文阅读一般19分左右,而古诗词鉴赏则10分左

高中生文言文,诗歌失分多怎么复习?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


老穆解析

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对于是高中生而言,绝对是个难题。

文言文阅读一般19分左右,而古诗词鉴赏10分左右,两项加在一起近30分

然而在实际考试中,差点的学生往往只能得个7、8分一般学生也只能得个14分左右,可见其难度。

文言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C级。考点如下图:

古诗词鉴赏,主要考查学生“鉴赏评价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考点如下图: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学习文言文阅读和诗歌鉴赏呢?穆老师给出如下建议,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接着往下看!


老穆支招

??一、文言文学习方法(图片版)

??二、古诗词鉴赏学习方法

〖1〗部分方法同文言文

如“背”、“细”、“点”、“记”等

〖2〗攻克考试常考考点

a.表达技巧(艺术技巧)

b.情感态度

〖3〗背诵常见典故

〖4〗背诵常见借代词语

〖5〗具备“命题者思维”和“反命题思维”

〖6〗做题时,要知晓该题的考点以及考点对应的知识点,做到“答题有据”。切勿盲目答题。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加油哦!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如何做好文言文期末复习?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


老穆解析

穆老师认为,文言文阅读,重阅读!

现代文阅读,我们很容易读懂文章的内容,试题较难!

文言文阅读,我们很难读懂、读准文章内容,倘若能读懂试题则简单

穆老师认为,文言文阅读,在读不懂文章内容的情况下,任何答题技巧都显得苍白无力。

故此,穆老师推荐大家“逐字逐句”去翻译文言文,虽然方法比较笨,查找资料比较累,但时间久了,你就能快速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甚至都可以写出“文白相间”的作文出来!

倘若学生们比较忙,可以每周跟穆老师学一篇文言文注解,同样可以达到提升的目的。

穆老师先为大家送上一篇刚注解完的文言文,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认真学习哦!如下图:

接下来,穆老师再为大家奉上四五年前写的一篇文章《蜜蜂来过》,文章语言采用“文白相间和长短句结合”的形式,感兴趣的可以阅读一下。不感兴趣的,可以跳过!

期末考临近,我们该如何提高文言文阅读效率呢?穆老师给出如下建议,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接着往下看!


老穆支招

??一、整理试卷上的文言错题,重要的记在笔记本上,方便随时查阅

??二、 利用早上时间,背诵课本上的文言文注释和笔记本上自己平时积累的实词含义

??三、心中要清楚并掌握文言文的考点及其对应知识点

知识点例举:句子翻译技巧

??四、考前练几篇文言文阅读,提高阅读和解题能力

??五、如果你有阅读课外文言文书籍习惯的话,请坚持!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加油哦!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如何理解高考语文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


老穆解析

“文言文阅读”在高考中所占比例约12.7%,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有的地区也会考查“识记能力”,主要提现在“古代文化常识题”,如下:

文言文考点如下:

谈到特殊句式,不得不谈到倒装句,倒装句式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和主谓倒装。

接下来,我们聊一下“状语后置”。

要想解决文言文状语后置这一难题,首先你得知道汉语中正常的语法顺序是什么样的。

亲爱的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具体聊一聊“状语后置”。

??一、状语后置的概念

在文言文中,含有介词+对象的状语,如“于x”、“以x”、“乎x”等,往往在谓语中心词后面(有宾语时,处在谓语中心词和宾语之间),这种情况就叫“状语后置”,或称为“介宾短语后置”。

??二、状语后置解析

〖1〗动词+以+宾语

举例: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纪》)

解析: “具告以事” ,即“以事具告” ,“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

〖2〗动词+于+宾语

举例:……推拔于寒素中,唯恐不及(《欧阳行周文集序》)

解析:“于……中”,状语后置,应翻译成“在寒门之中推拔人才,生怕做不到”即可得分。

〖3〗动词+乎+宾语

举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翻译: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

〖4〗形容词(谓语)+于+宾语

举例:其势弱于秦(《六国论》)   

解析:此句可翻译为“六国的势力比秦国弱”,在这种“形容词+于+宾语”的状语后置句式中, 形容词充当了谓语,“于”往往翻译为“比”。

〖5〗诸,相当于之于

举例:“……考诸古,师不乏矣”

解析:“考诸古”中的“诸”是“之于”的兼词,该句译为“到古代典籍中验证它”。

〖6〗者+数次

事例: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

翻译:五次用信催促光世召集军队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加油哦!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5月10日 am3:47
下一篇 2021年5月10日 am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