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count(): Parameter must be an array or an object that implements Countable in /www/wwwroot/xinua.cn/wp-content/themes/justnews/single.php on line 56
文言文中的之的意思是什么-文言文中之的意思和用法? | 犀牛文学

文言文中的之的意思是什么-文言文中之的意思和用法?

文言文中的“之”是什么意思?“及”在文言文中的字义如下:1、用作动词,意思是:赶上;追上。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义:追到河边,(孟明等人)已登舟离岸了。2、用作动词,意思是:至;到;到达。出处:

文言文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及”在文言文中的字义如下:

1、用作动词,意思是:赶上;追上。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义:追到河边,(孟明等人)已登舟离岸了。

2、用作动词,意思是:至;到;到达。出处: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释义: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了我,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

3、用作动词,意思是:遭遇;遇到。出处:春秋?佚名《叔向贺贫》:“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及于难。”释义:犯法胡为,放利聚财,该当遭到祸难。

4、用作动词,意思是:推及;涉及。出处:先秦?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释义:敬爱自己的长辈,进而也敬爱别人的长辈。

5、用作动词,意思是:来得及。出处:汉?刘向 《荆轲刺秦王》:“方急时,不及召下兵。”释义:正在慌急之中,而且也来不及召来侍卫。

6、用作动词,意思是:赶得上;比得上。出处:先秦?佚名《邹忌讽齐王纳谏》:“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释义: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7、用作介词,意思是:等到;到了。出处:魏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释义: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

8、用作介词,意思是:趁着。出处:先秦?左丘明 《子鱼论战》:“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释义: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攻击他们。

9、用作介词,意思是:跟,与。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四年》:“屈完及诸侯盟。”释义: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

10、用作连词,意思是:和,与。出处:魏晋?李密 《陈情表》:“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释义: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能明白知晓的。

文言文中之的意思和用法?

一、施行、进展。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二、出,生出,滋长。例句:枝茎益大,有所之。白话译文:枝茎逐渐生长壮大,有所增高。出处:东汉?许慎《说文》三、去,到,前往。例句:吾欲之南海,何如?白话译文:我准备到南海去,你觉得怎么样?出处: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四、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例句: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白话译文:郑国的一个叫弦高的商人正要去周朝的管辖地做买卖,半路上遇到了他们(秦国的部队)。出处:春秋末年?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五、之拼音:zhī释义: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5、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6、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7、往,到:“吾欲之南海”。扩展资料汉字笔画:相关组词:1、假之[jiǎ zhī] 假若。2、之适[zhī shì] 前往;往来。3、久之[jiǔ zhī] 很久,许久。4、之卦[zhī guà] 《周易》卦变之称。5、之往[zhī wǎng] 去;到。

文言文中的之字怎么翻译?

因⑴于是,就。例:

①虎因喜,计之曰。

②因取刃杀之。

③因屏人曰。

④因拔刀斫前奏案。

⑤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⑥因谗之曰。⑵依照,根据。例:①罔不因势象形。(因:这里有顺着的意思)②变法者因时而化。(因:这里有随着的意思。)③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因:这里有顺着的意思。)④因其固然。⑶依靠,凭借。例:①高祖因之以成帝业。②吏因以巧法。③我欲因之梦吴越。④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⑤伺者因此觉知。⑥因河为池。

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⑧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⑷趁着,趁此。例:①不如因而厚遇之。②不如因善遇之。③因击沛公于坐。④因入京师。⑸通过,经由。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⑹因为。例:①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②后因伐木,始见此山。③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④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⑺缘由,机缘。例:于今无会因。⑻沿袭。例:因遗策。⑼继续。例: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5月10日 am11:39
下一篇 2021年5月10日 am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