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的例子-初中古文中宾语前置的例子?

初中古文中宾语前置的例子?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忌不自信”,“自”前置;2、《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3、《师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4、《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5、《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孰与徐公美?“孰”前置;6、《鸿门宴》沛公安在?“安”前置;7、《烛之

初中古文中宾语前置的例子?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忌不自信”,“自”前置;

2、《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3、《师说》“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4、《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5、《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孰与徐公美?“孰”前置;

6、《鸿门宴》沛公安在? “安”前置;

7、《烛之武退秦师》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8、《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文言文中怎么辨别“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有下列四种情况: 1、疑问句宾语前置–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前。 例如: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2、否定句宾语前置–在否定句中,如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 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3、叙述句宾语前置–叙述句宾语前置,一般用”之、是”等助词作标记。 例如:宋何罪之有?(《公输》) 4、介词宾语前置–把介词宾语移到介词之前,起强调作用。(注:一般出现在疑问句中) 例如:其有不合者,仰面思之,夜以继日。(《孟子?离娄下》)

1、宾语前置简介:宾语前置是普遍存在于句子中的一种语法现象,一般在初二开始学习。都包括: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等。2、宾语前置的条件:大多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无”、“毋”、“莫“、“弗”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3、例子:

  • 《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苏轼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5月10日 am11:40
下一篇 2021年5月10日 am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