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以的用法高中-高中文言文以的解释?

高中文言文以的解释?1、因为,由于:例:⑴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⑵臣是以无请也。⑶惟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⑷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⑹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⑺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⑻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⑼不赂者以赂者丧。⑽以心中有足乐者。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

高中文言文以的解释?

1、因为,由于:例:⑴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⑵臣是以无请也。⑶惟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⑷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⑹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⑺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⑻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⑼不赂者以赂者丧。⑽以心中有足乐者。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2、而。例:⑴有好事者船认入。⑵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以:以便)⑶吾骑马挟矢以助战。⑷卷石底以出。⑸而托于柑以讽耶?⑹以啮人,无御之者。(以:这里有如果的意思)⑺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⑻属予作文以记之。⑼杀之以应陈涉。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12)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1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1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15)操悉浮以沿江。(16)樊哙侧其盾以撞。(17)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18)忽魂悸以魄动。(19)淫侈之俗日日以长。(20)各各竦立以听。(21)以致天下之士。(22)然而隐忍以行。(23)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24)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25)遂拔以击荆河。(26)遂自投汨罗以死。(27)其责已也重以周。(28)以一物以与物物争。3、把,拿,用。例: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⑵以钱覆其口。⑶屠惧,投以骨。⑷具以情告。⑸以缚即炉火,烧绝之。⑹ 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⑺何以为计?⑻将以攻宋。⑼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⑽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1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1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13)愿以十五城请易璧。(14)操当以肃还付乡党。(15)具告以事。(16)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17)以我应他人。(18)以虞待不虞者胜。(19)国胡以相恤。(20)将以衅钟。(21)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4、以为,认为。例: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⑵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⑶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⑷皆以美于徐公。⑸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5、凭,靠。例:⑴以我酌油知之。⑵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⑷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文中以的用法有哪些?

汉语文字的用法有很多,含义也是有许多。古代汉语的一词多义更是屡见不鲜,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即使是同一个字,含义也各不相同。

一、“以”字在古文中作介词比较多见,例如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其中的“以”字是用的意思;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其中的“以”是“把”“拿”的意思;3.介词,可译成“因、因为”。例句:?“?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4.介词,可译为“凭借”。例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5.介词,相当于“从、由”。例如:?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6.介词,译为“按照”。例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二、“以”字在古文中作动词,译为“认为、以为”。例句: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以”字在古文中作连词,相当于“用来、以便”。例句: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文言文中“以”字的用法有哪些?

文言文中”以”字的用法有哪些?

一、”以”字在文言文中是常用的介词。主要用法是表示”拿”、”用”之类的意思。

例如:

1、《石钟山记》中: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2、《捕蛇者说》中: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二、

联结两个词组的用法

例如:

《前赤壁赋》中: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5月10日 pm1:26
下一篇 2021年5月10日 pm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