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式作用-文言文中,判断句有什么作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

文言文中,判断句有什么作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判断句的作用,是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文言文判断句与现代文判断句,以及其他语种的判断句作用相同。如:吾乃常山赵子龙――我是常山的赵子龙。作用和效果是告诉对方:我是谁。此非吾之罪也

文言文中,判断句有什么作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

判断句的作用,是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文言文判断句与现代文判断句,以及其他语种的判断句作用相同。

如:

吾乃常山赵子龙――我是常山的赵子龙。作用和效果是告诉对方:我是谁。

此非吾之罪也――这不是我的罪过。作用和效果是厘清某个错误与自己无关。

因为判断句是一种逻辑关系,在于明确关系、属性,与形容、夸张、比喻不同,没有特殊效果。

例如:“君为天人也”――你是天上的仙女。这种语法格式与判断句类同,但属于比喻句,主谓语之间并不存在逻辑关系。

为什么高中语文文言文里面会有特殊句式,通假字是怎么来的,虚词和实词的作用是什么?

关中方言保留了很多古代习惯,比如“肉夹馍”

1,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你说为什么会有特殊句式,这就是古人的说话习惯啊,没有为什么。举几个例子,西安的名吃“肉夹馍”,并不是肉夹着馍,而是肉夹于馍,“于”字作为语气动词省略了。

2,通假字,简单讲就是错字,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无意为之:古代竹子上写字,错了就错了,有了印刷术,一个字错了错了就错了,流传下来就是通假字。

二是有意为之。比如避讳,古代皇帝的名号、年号之类的。专门写错的,写对的要杀头的。

3,再来说实词和虚词,简单说,实词是不可以省略的,而而虚词可以。肉夹于馍,这是古代人的习惯。肉、夹、馍都是实词不可以省去,省去意思就不完整,“于”是虚词可以省去,不会影响表达意思。

古汉语是一门学问,我这是很肤浅的认识,欢迎指正。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5月10日 pm4:31
下一篇 2021年5月10日 pm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