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文言文中怎么判断是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语文中一般怎么分别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最简单的方法?1、分辨状语后置的方法是看句中状语是否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2、分辨定语后置一般看定语是否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起修饰限制的作用。3、宾语前置是语文上的一种写作手法。分辨的方法:一是看宾语是不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4、文言文的倒装句式常见有几种: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现

语文中一般怎么分别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最简单的方法?

1、分辨状语后置的方法是看句中状语是否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2、分辨定语后置一般看定语是否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起修饰限制的作用。3、宾语前置是语文上的一种写作手法。分辨的方法:一是看宾语是不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4、文言文的倒装句式常见有几种: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现代汉语的句子结构一般是:定+主+状+谓+定+宾+补。通常情况下,状语是在谓语之前的,但在文言文中,由于某种需要,比如:为了突出主谓间的紧凑关系,而把状语放在谓语之后,即为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怎么判断是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如果你熟悉现代汉语语法,对文言文的倒装现象一看便知,完全不需要死记硬背那些“方法”。

先说宾语前置。

一句话中,大多有一个被支配的对象,如:“我打球”、“他读书”,两句话的“球”、“书”是被打、读的对象,这就是宾语。文言文中,否定句、疑问句中的宾语如果是代词的,大多前置。例如:“不管它”是否定句,用文言词汇表示是“不顾之”,这里常常将代词宾语“之”放在支配行为词的前面,说成“不之顾”。再如:“在哪里”是疑问句,用文言词汇表示是“在何”,这里常常将代词宾语“何(哪里)”放在支配行为词的前面,说成“何在?“

状语后置。

状语有两大类,一类表示行为的状态,用在行为词的前面,如高兴、默默等,通常它后面有“地”,如默默地等待。还有一类,表示行为的处所、时间等,通常前面有介词,如“在北京”,“于昨天”,这类状语由介词+它自己的宾语构成,称作“介宾结构”。前一类的状语在文言文中不一定后置,如“恂恂而起”,小心翼翼地站起来,就不属于后置。但是,凡是介宾结构作状语,文言文必定后置。如:在野地捡到的,表述为“拾于野”;在北京买的,表述为“购于北京”。

定语后置。

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也普遍存在。如:一斤黄豆,一斤是黄豆的定语,一般放在前面。现代汉语有时也倒置,说成“黄豆一斤”。它的作用只是在于强调中心词。例如文言文的“马之千里者”,教材说这句话是定语后置,即:日行千里的马。千里是马的定语。其实也可以解释为:马中能日行千里的。再如“桃红柳绿”,按定语后置关系,应理解为“红桃绿柳”。但也可理解为“桃红了、柳绿了”的主谓关系。因此,“定语后置”在文言现象中没有前面的两种重要。

总之,只要你掌握好了现代汉语的语法,文言文会变得很简单。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5月10日 pm5:15
下一篇 2021年5月10日 pm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