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学之道的意思-《大学》之道,在亲民。亲民到底是什么意思?

《大学》之道,在亲民。亲民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出自《大学》的首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三者被称为是《大学》的三纲领,代表了《大学》的主要精神。但是在“亲民”这点上,历来都有争议。主要分为以朱子为首的“新民”说和以王阳明为首的“亲民

大学》之道,在亲民。亲民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出自《大学》的首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三者被称为是《大学》的三纲领,代表了《大学》的主要精神。但是在“亲民”这点上,历来都有争议。主要分为以朱子为首的“新民”说和以王阳明为首的“亲民”说两个派别。朱子认为,首章“在亲民”之“亲”为“新”字之通假或讹误,“亲民”实为“新民”。而阳明则倡用古本,认为应当是“亲民”。

以现行版本来看,《大学》后面的全文有专门的一章阐述“新民”,对于“亲民”却只字未提。曾子写这篇文章的本意原是在“新”而不在“亲”。虽然这个“新”中是包含有“亲”的,并且以“新”的方式“亲”之。如果不“亲”,为何要去“新”?“亲”是“新”的原由,“新”是“亲”的体现。所以很有可能如朱子所说,“亲民”是讹误。

如果是“新民”则很好理解,那就是教化。孔子说的庶矣、富之、教之。单纯的亲近百姓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君子最终的目的是施行教化,亲近百姓也是为了使他们“新”。“新”的落脚点便在德上,百姓日新其德,才能够获得更多的幸福,这个社会也才会更加安定美好。

作者:赓瑜

请教《大学》中一字的解释,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原文) 译文 大学教人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止”在这里的意思是确定一个人生目标,一个途径,朝着一点发展. 也就是说:“止于善”是立志做一个善人,“止于恶”就是做一个恶人.人生做止于善的好人比做止于恶的坏人更难.道理就是说,善的行为就是停止掉恶,使恶的行为不发生作用,行为专止于至善,这在《大学》里讨论得很多.还可以借鉴老子与庄子对于“止”这个字的理解.“止”就是诸子学说中人生的最高境界.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中的“大学”是什么意思?

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 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 ,这里相对于是第二种意思。语出《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从内容上看,《大学》是一篇极为珍贵的古代教育哲学论文。《大学》体大思精,以人为根本,以培养君子为目标。《大学》的哲理福国利民,是人成就功业、立身行道的指南。全文纲举目张,事理完备。其哲理精微,由内而外,由己而人,从抽象概念到实际功夫,宗旨即是做大人与君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三个“在”层层递进,被称为大学之道的“三纲”,“三纲”即三个宗旨、三个纲领。而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被称为大学之道的“八目”,“八目”指的是为了达到“三纲”而设计的八项条目功夫,或者说八个进修阶梯。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5月10日 pm6:21
下一篇 2021年5月10日 pm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