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文言文虚词的用法-文言虚词用法总结?

文言虚词用法总结?一、之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①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②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①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

文言虚词用法总结?

一、之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①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②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①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②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③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④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⑤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二、而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①表示并列,相当于“和”“与”;爱了而乐衷,皆丧心也。②表示顺承,相当于“就”“才”;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③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④表示因果,相当于“因为…所以…”。⑤表示修饰(方式、状态) ⑥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4、【而后】才,方才。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5、【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6、【既而】不久,一会儿。三、其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①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有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②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它”。③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④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⑤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2、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四、于 “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例如: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在……中)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对、对于)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如: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例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4、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①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②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职业上”《捕蛇者说》)

文言虚词或的用法?

huò

也许,有时,表示不定的词:或许或者(a.也许;b.连词,用在叙述句里,表示选择关系。均亦单用“或”)。或然。或则。

某人,有的人:或告之曰。

稍微:不可或缓。不可或忽。不可或缺。

或者

笔画数:8;

部首:戈;

笔顺编号:12511534

详细解释:

——————————————————————————–

huò

【代】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囗(象城形),从戈(以戈守之)。表示以戈卫国。本义:国家。用本义时读yù)有人,有的――泛指人或事物〖some;someone〗

或,有也。――《小尔雅?广言》

或跃在渊。――《易?乾》

殷其弗或乱正四方。――《书?微子》

或群或友。――《诗?小雅?吉日》

庶或饷之。――《礼记?祭义》

或赐二小人酒。――《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或说处杀虎斩蛟。――《世说新语?自新》

或立或卧。――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或坐或俯。

或笑或哭。

或饮或博。

又如:或人(某人。不称名而暗指的人。有些人);或时(有时);或一,或种(某种);或日(某日,有一天)

huò

【连】

用作虚词〖or〗(1)∶表示选择或列举。如:或是(连词。表示选择或并列关系);或乃(或者。常用于句首表示变换叙述内容)(2)∶在不同或不相似的事物、状况或行动之间的一个抉择。如:有病或无病,他不都应该在这里(3)∶近似、可疑或不肯定。如:在五天或六天之内(4)∶两个词或两个短语同义、等义或替换的性质

或尽粟一石。――唐?韩愈《杂说》

君实或见恕。――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或异二者之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或能免乎。――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跌下悬崖或峭壁

表示假设。犹倘若,假使〖if〗。如:或若(假使,倘或)

huò

【副】

或许,也许。表示不肯定〖perphaps〗。如:或是(或许;也许是);或恐(也许;可能);你仔细找一找,或能找到

间或,有时〖occasionally;sometimes〗

或长烟一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或至相殴。――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又如:或时(有时)

huò

【动】

通“惑”。迷惑〖puzzle〗

夜半,而城上四面鼓噪,敌人必或。――《墨子?备蛾传》

无或乎王之不智也。――《孟子?告子上》

擅创为令,迷或其君。――《管子?回称》

买则失实,卖则失理,其疑或滋益甚。――《盐铁论?错币》

贫贱吾恐其或失也。――《大戴礼记?曾子制言》

别从东道,或失道。――《汉书?霍去病传》

惟恐或后。――清?周容《芋老人传》

又如:或或(迷惑。或,通惑);或乱(昏乱;惑乱);或疑(怀疑,疑惑;有人怀疑)

huò

【语】

语气词,在否定句中加强否定语气

莫或兴之。――清?黄宗羲《原君》

莫或除之。

或许

huòxǔ

〖perhaps〗∶可能但不肯定;也许

他或许没有赶上火车

〖maybe〗∶不一定

他或许能来

或曰

huòyuē

〖someonesays〗有人说。这是设问。或,不定代词,不是连词里的“或”

或则

huòzé

〖or〗或许(表选择)

明天我或则去图书城,或则去图书馆

或者

huòzhě

〖maybe;perhaps〗也许

或者其于道不远矣。――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或者曰。――清?洪亮吉《治平篇》

你赶快走,或者还能赶上末班车

或者

huòzhě

〖or〗∶在可供选择的东西、状况或过程中的挑选

决定学医或者学法律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5月10日 pm6:26
下一篇 2021年5月10日 pm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