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文言文版节选-四大名著里哪一部对小学学生课外阅读帮助比较大?原因是什么?

四大名著刚出现时是文言版或者白话参半吗?现在看到的大多是白话文,是这样么,为何?可以说,地球人都知道中国四大名著,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要探讨四大名著刚出现时,是文言文版本,还是文言与白话参半版本问题,还要先探讨一下中国白话文的起源。据记载,中国是从唐宋时期开始用白话文

四大名著刚出现时是文言版或者白话参半吗?现在看到的大多是白话文,是这样么,为何?

可以说,地球人都知道中国四大名著,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

要探讨四大名著刚出现时,是文言文版本,还是文言与白话参半版本问题,还要先探讨一下中国白话文的起源。

据记载,中国是从唐宋时期开始用白话文的。陈荣衮(1862-1922)是提倡报纸改用白话的第一人。白话文源起于唐代韩愈(768-824)提倡散文,反对骈体,史称“文起八代之衰”。大家都知道,唐代盛传佛教,寺庙为宣传佛教,用说唱故事的方法吸引群众,这些说唱故事后世发展成为鼓词和弹词,这是早期的白话文学。到了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的门人,也用口语体记录老师的言论,也既 “语录体”,到了此时,白话文已经具有小脚不敢放得太大的“半大脚”风味。至宋元间,又有“话本”,就是说书人讲说故事的底本。“话”是故事,“本”是底本,分为小说和讲史两类。前者多为白话短篇,后者是浅近文言的长篇。再后来,明清时期出现了规范的章回小说,《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恰逢其时,其作者系直接用当时的白话手写,以手抄本形式在民间得到广泛传播。

至此,也就回答了提问者的问题:四大名著刚出现时就是白话文。

虽然《水浒传》写的是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2世纪初年1119年)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水泊英雄起义军的故事。但作者施耐庵(1296-1370)写作此书时已是元末明初,白话文已在民间广泛传播。所以作者施耐庵是用白话文撰写的《水浒传》。

同理亦然,《三国演义》虽然写的是公元220-280中国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后期,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历史风云。但作者罗贯中(1330-1400)是我国元末明初作家、戏曲家,此时,白话文已深入民间,得到底层民众喜爱。所以作者罗贯中是用白话文写作成书《三国演义》的

《西游记》是我国明代杰出小说家-吴承恩(1501-1582)以民间传说的我国盛唐贞观年间唐僧取经的故事和有关话本及杂剧创作而成。故事发生于唐朝(公元618-907),作者吴承恩系明朝中后期的人,创作《西游记》的文字版本是白话文,不言自明。

《红楼梦》,大家就太熟悉了,故事虽言年代不可考,但作者曹雪芹(约1715-学1763),系清代小说家,《红楼梦》是其用白话文写作,就毋庸置疑了。

四大名著里哪一部对小学学生课外阅读帮助比较大?原因是什么?

中国的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

如果做为小学生的课外读物。小学低年级可以读读有趣的《西游记》。里面的故事对小一点的孩子是非分辨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等的培养是很有用的。

小学高年级随着年龄的增加,阅读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认知。独立思考,分析判断能力也逐步开始。《三国演义》文字浅显、人物形象刻画深刻、情节曲折、结构宏大。

近一百年的历史 风云。反映了 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 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

对人物性格,善恶,既有 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等刻画的让孩子愿意看。这部书给孩子的格局还是不错的。

我儿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通过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兴趣引导。启蒙的全文字版的《中国上下五千年》。理解总结的很好,让我第一次感受到,我们家长有时低估了自己孩子的自学能力。

《三国演义》让儿子认识到,粮食运输等,在战争过程中的重要性。对每个人物性格,行为都喜欢分析讲解。

我记得他总结的:不是所有的将军都能成为“元帅”。但是“元帅”都是从将军升上来的。将军和元帅的“格局”是不同的……知识点非常的丰富。

所以,《三国演义》个人认为,最适合小学高年级做为课外书阅读。

因为有了主要的阅读大方向,就会排除一些杂乱的图书。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孩子阅读。兴趣第一。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5月10日 pm7:14
下一篇 2021年5月10日 pm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