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字的文言文用法-古文中“于”字的用法?

古文中“于”字的用法?1、对,对于。向例: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2、在,从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3、与,跟,同。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4、到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5、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

古文中“于”字的用法

1、对,对于。向 例: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2、在,从 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3、与,跟,同。 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4、到 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5、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古汉语中“于“的用法?

《说文解字》:“于,於也。象气之舒。”本义为叹词,音xū。“于”的其他虚词义是其假借用法,今音读yú。可用作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介词“于”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大量出现,西周以后,随着介词“於”的出现,“于”的一些用法逐渐被“於”所代替,魏晋以后,除了在引用古籍或固定格式中以外,“于”就很少出现了。“于”的连词、助词和语气词的用法只出现在先秦汉语中,汉代以后逐渐消失了。 【于】神农氏纪实,象形字,画得是飘洒瑞雨的样子,既养气致舒展。 “于”,是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于”的本义为超过。《说文解字》:“于,於也。象气之舒。”“于”的其他虚词义是其假借用法,今音读yú。“于”可用作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

“于”在文言文中有什么意思

“于”字在文言文中可以作1、动词。a、意思是“往”或者“去”。如:“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b、意思“取”。如:“昼尔于茅,宵尔索陶。”――《诗?豳风?七月》。2、介词。a、表示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如:“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b、表示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等。如:“何有于我。”――《论语》。c、表示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5月11日 am5:26
下一篇 2021年5月11日 am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