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人物分析-怎样分析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

文言文信陵君窃符救赵人物性格分析?信陵君富有政治远见,又具有军事才能。虽然他与赵国平原君、齐国孟尝君、楚国春申君并称战国四公子,但他的声誉却远在其他三公子之上。司马迁就赞道:“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

文言文信陵君窃符救赵人物性格分析

信陵君富有政治远见,又具有军事才能。虽然他与赵国平原君、齐国孟尝君、楚国春申君并称战国四公子,但他的声誉却远在其他三公子之上。司马迁就赞道:“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耳。”说信陵君的声名能够盖在当时诸侯之上,确有他实在的道理,并非浪得虚名。正如茅坤说:“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传亦太史公得意文。”司马迁就是用这样的凝情之笔,写下了《信陵君列传》,通篇称呼信陵君的“公子”,共计一百四十七个,赞誉之情真是溢于言表了。节选自《信陵君列传》的《信陵君窃符救赵》,作为历史传记,确实颇为出色;作为文学散文,也十分优美。它不仅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读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人物形象跃然目前,信陵君为国忘身、谦逊待士、虚心纳谏的品格,“真令读者慨慷悲歌不已”。

怎样分析古诗词中人物的形象?从哪些方面入手?急求?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指诗人自己,要从诗句中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品格正直,不为政坛所容;或者流落异乡,孤独思乡;或者国破家亡,心系国运盛衰,感慨万端;或者怀才难遇,襟抱未开,慨叹壮志难酬,诸如此类,诗人说话或直或曲,除了直抒胸臆,多数情形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等。

1、判断诗歌里写的人物是自己还是亲故,是兵民还是僧道,是隐士还是官师,是豪侠还是权贵。2、判断诗歌里抒写的情感倾向是赞美还是讽喻,是愉悦还是苦闷,是欣喜还是凄凉等等。3、判断诗歌哪些写景,哪些叙事,哪些直接抒情,哪些借古人古事说话等等。4、组织文字,流畅表达,尽量全面概括人物形象。

对水浒传的五个相关人物,用文言文作简要点评,救急啊救急?

1、宋江。当宋率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也,视官兵如粪土,以为天下英雄莫如梁山矣,赵氏之锈鼎可问也,则俨然视陈胜项羽不足为已。

2、林冲。为高氏父子所陷害,至家破人亡,身无长物,茫茫四海,无所投寄,其仇不为不深,其耻不为不大。而金圣叹所以予林冲者,谓其看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澈,而卒莫如高氏父子何,此可见报仇雪耻之非易言也。

3、鲁智深。喝酒吃狗肉且拿刀动杖者也,然彼只是要做便做,并不曾留一点渣滓。世之高僧,不喝酒,不吃狗肉,不拿刀动杖矣,问被心中果无一点渣滓乎?恐不能指天日以明之也。则吾毋宁舍高僧而取鲁师兄矣。

4、武松。义所当为,即赴场蹈火,有所不辞,义所不当为,虽珠光宝气,避之若浼。天下有此等人,不仅在家能为孝子,在国能为良民,使读书必为真儒,使学佛必为高僧,使作官必为纯吏。

5、李逵。一生全是没分晓,亲之则下拜,恶之则动斧,有时偶学坏人,以使小刁滑,而愈学乃愈见其没分晓。此种人天地间不必多,有了而亦不可绝无。

怎样分析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

谢谢邀请,“独自旅行的风”来回答这个问题。

分析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与分析现代文中的人物形象,大同小异。

一般情况下,只有记叙文类,小说、人物传记、寓言等才涉及到分析人物的形象,当然叙事诗、戏剧也涉及这个问题。

不过。特殊的是,毕竟是古今语言习惯不同,文言文艰深晦涩,还需要先疏通文意才行。

我觉得分析文言文的人物形象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疏通文意,熟练掌握原文的意思,透彻地理解重点词的意思,为分析人物形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分清文章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尤其是记叙、描写、议论这三方面。

第三、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弄清作者的感情倾向,把握描写的隐含意义,尤其要注意语言描写。还有,通过作者的议论,看文章中心和作者的性格。

第四、善于运用原文词句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五,注意文章的写法,如对比、烘托等手法对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如《周亚夫军细柳》一文:

先写汉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与在细柳军营遇到的情况作对比,突现细柳军营军纪严明。

再一处是:天子在霸上和棘门军中 “直驰入”;而在细柳军营,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可见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

第三处对比是:天子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众将士竭尽逢迎之能事以讨好汉文帝;而周亚夫却持兵揖,请以军礼见。更显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这里通过语言、动作行为的对比,就很好地表现了周亚夫的性格特点。

不知道我的回答是否能帮助到你,欢迎探讨。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5月11日 pm12:41
下一篇 2021年5月11日 pm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