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变成白话文-怎么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

怎么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将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必须进行“再创作”,就是“重写”。为什么呢?需要从“翻译”说起。翻译是用“对象语言”即听者、读者所使用的语言,表达另外一种语言文字。其服务对象十分明确。人们将文言文翻译为白话文的过程,是面向“不懂文言文”的读者、听者作解释,从字词

怎么将文言翻译白话文?

将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必须进行“再创作”,就是“重写”。 为什么呢?需要从“翻译”说起。翻译是用“对象语言”即听者、读者所使用的语言,表达另外一种语言文字。其服务对象十分明确。 人们将文言文翻译为白话文的过程,是面向“不懂文言文”的读者、听者作解释,从字词义到文意,以“准确”、“明了”为标准。只要翻译者具备足够的文言文知识即可。我们可以将这个过程表述为“化”。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然而,将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不同于两个语种之间的翻译,一开始就失掉了“服务对象”,无法对不存在的古代读者、听者解释现代白话文的字词在古文中的意义,无法将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介绍给古人。那么,只有将现代白话文的文意,依据文言文的词汇、语法规则,另外写成文言文。

以前的文言文是怎么变成现在的中文的?

说到白话文,那自然是近代的白话文运动。

那些从西洋留学回来的精英们,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各种弊端,立志改革,这其中,变文言文为白话文就是其一。为什么要变呢?主要文言文很难懂,它跟书面语言不是一个体系,就是说一套写一套。一个人要想熟练的掌握文言文,那就需要大量的,可能在十年以上的训练。这在以前是没问题的。因为以前是乡绅,老百姓不需要识字。甚至觉得老百姓识了字,可能知识越多越反动,不利于统治。

所以,只要有少数人掌握文言文,并通过考试,从中选官员就行了。

但到了近代,留学的人发现,在民众中普及知识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比如搞工厂,你没有一个具有基础知识的普通阶层,工业就发展不下去。中国在改革开放后,拿到了人口红利,打下了工业基础,都是因为实行了扫盲。

那全民教育,古文就不合适了,学习效率低,更因为从西方引进的知识,如果译成古文就更难懂了。

这其中,最为提倡白话文的当是胡适。

所以提倡使用白话文,但这样一来,也有反对的,认为古文是中国传统,你白话文了,不是扔了传统嘛。而且古文也有古文的好处,比如简洁。

比如有位叫黄侃,他说胡适,你既然要提倡白话文,那就不应该叫胡适,而叫“胡到哪里去”

甚至有一个趣闻,当年胡适去大学,有的学生说古文好,简洁有力。胡适说未必。胡适就做了一个试验,表示行政院有个朋友请他去做秘书,自己不愿从政,要写一个电报拒绝。应该怎么写方便。

学生写了出来: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只有十二个字,果然简洁。但胡适展开自己的答案:干不了。

这个干不了也是味道很足,既可能是自己能力不足,又可能是自己不愿意。但又没有说透,保留了余味。

那么,到底古文好还是白话文好呢?

应该说各有千秋,我们应该各取所长就好了。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5月11日 pm2:38
下一篇 2021年5月11日 pm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