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难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一些人觉得语文中的文言文难,考试的时候最容易失分?

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较要难的多,那为什么古代人要选择用文言文呢?孙庆国来试答:现在使用的语言和文体是由文言文“演变”而来的。语言是在不断变化之中,记录语言的文体也是在不断变化,只不过比较慢,如果放在具有5000年的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日积月累,变化就很大了。再有,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普及了人民

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较要难的多,那为什么古代人要选择用文言文呢?

孙庆国来试答:

现在使用的语言和文体是由文言文“演变”而来的。语言是在不断变化之中,记录语言的文体也是在不断变化,只不过比较慢,如果放在具有5000年的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日积月累,变化就很大了。

再有,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普及了人民掌握汉字的能力。如果问一问50岁的人,他们父辈、祖辈以上的人是否识字,估计多数人都是文盲。

70年前(建国以前),汉字及对汉字的使用是少数人权利,普通人是没有机会学到的。掌握汉字的多数人属于“贵族”,他们的生活离着百姓日常要远些。写出的东西“之乎者也”的,普通人听起来似懂非懂。他们文绉绉显得“高贵”。

1919年的“五四”运动,文化先驱们,打破了这些“铁律”。

什么是文言文,百度上给出的结果是:

以古汉语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在远古时代文言文与口语的差异微乎其微。

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经过历代文人修饰越显浮华,唐代起文学大家韩愈等发起”古文运动”,主张回归通俗古文。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为什么一些人觉得语文中的文言文难,考试的时候最容易失分?

文言文的确也是学生语文知识中的一个难点,而且失分有一定的普遍性。

随着教育改革推进,中小学教材中,文言文古诗词内容还会大幅增加。

文言文的学习也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所以从小学阶段或者更早开始,就应该有意识培养孩子适当学习积累,诵读经典是一个好办法。比如国学启蒙类的一些经典。

古代神话传说故事这些故事性比较强的内容,低年龄的孩子更容易接受,这些也是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基础,对文言文的学习不是只停留在字词表面上的,需要对字面背后有更深入的了解才能准确把握,而文言文中很多字词句的背后都是和历史或神话传说有关联的。最典型的比如成语。

中小学阶段文言文知识的考察,很多点都是需要精确理解和记忆的,普遍失分难就难在这里。一个字的读音、解释、翻译,选项似是而非,如果没有精准的学习和强化,非常容易做错。再加上通假字、古今用法异同等等这些非常细的知识点,在学习中如果没有啃的功夫,就很难把握到位。

虽然说教材文言文篇目会大幅增加,但要确保学好文言文,仅限教材内容还是显然不够的,还是需要补充拓展阅读。

在课外读一些传统的经典小说,尤其是一些半白话半文言的小说,对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有极大的帮助。初中阶段,像《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这些作品,都可以尝试阅读原作,可能还很晦涩,家长和老师应该多给予鼓励。不图快,慢慢读,查字典读,只要投入,很快就可以适应那些文法句式风格,自然就能快起来。

浅显一点的内容,可以专门读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里面多半都蕴含着大量的历史人文故事或神话传说。通过阅读或查阅资料,可以吸收到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和文言文知识。

在阅读中要养成笔记的习惯,这一点很多学生忽略了,或者嫌麻烦,其实这是学习记忆最有效的方式。有经验的老师在课堂上一定会非常注重把做笔记的方式详细教给学生,并有意识的督促他们养成习惯。假期在家里,家长一方面鼓励他们多读,同时也应该监督他们做笔记习惯的养成。

虽然说学习方法有很多,但就文言文而言,能选入教材的,都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的精髓,学习这些高度浓缩精华的知识,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千万不要误信那些所谓的技巧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5月12日 am1:04
下一篇 2021年5月12日 am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