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字的用法-初中文言文里“而”字的用法有哪些?

初中文言文里“而”字的用法有哪些?而(1)第二人称代词,一般作定语某所,而母立于兹。(2)副词,译为“就,才”。然则何时而乐耶?(3)连词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泉香而酒洌。递进关系,译为“并且”或“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承接关系,译为“就”“接着”或不译。温故而知新。转折关系,译为“但是”或“却”。人不知而不愠。假设关系,译为“如果

初中文言文里“而”字的用法有哪些?

(1) 第二人称代词, 一般作定语

某所,而母立于兹。

( 2 ) 副词,译为“就,才”。

然则何时而乐耶?

(3)连词

并列关系,一般不译。

泉香而酒洌。

递进关系,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承接关系,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温故而知新。

转折关系,译为“但是”或“却”。

人不知而不愠。

假设关系,译为“如果”或“假如”。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修饰关系,连接状语与中心词,可译为“地”也可不译。

面山而居。

因果关系,译为“因而”。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及夫游之乐也。

文言虚词“而”字 用法判断歌诀

“而”字用法功能多, 常作连词表关系。 前后词意认真辨, 仔细分析巧判断。 左右平等表并列, 前后动作表承接, 后面意深表递进, 后面意转表转折, 动作未发表假设, 前面条件表假设, 前因后果表因果, 连接状谓表修饰。 同“尔”代词作人称, 复音“而已”在句末。

初中文言文向字和别字的用法及意义?

1、向的用法及意义有:(1)过去,往昔。例如:向为身死而不受。――《孟子?告子上》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吕氏春秋?察今》寻向所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向吾不为斯役。(假使过去我不当这个差)――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2)面朝、面对。例如: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诗》眈眈相向。――《聊斋志异?狼三则》(3)奔向;趋向。例如:直下襄阳向 洛阳。―― 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叱牛牵向北。――唐? 白居易《卖炭翁》2、别的意义及用法有:(1)离别;告别。例如:余既不难夫难别兮。――屈原《离骚》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唐? 杜甫《石壕吏》(2)特殊的。例如:映日荷花别样红。――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5月12日 am10:17
下一篇 2021年5月12日 am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