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式状语后置句-文言文状语后置的句子有哪些?

文言文状语后置的句子有哪些?出自:《鸿门宴》。译文:将军在河北打仗,我在河南应战。分析:“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荀子《劝学》。译文:靛青是从

文言状语后置的句子有哪些?

出自:《鸿门宴》。译文:将军在河北打仗,我在河南应战。分析:“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荀子《劝学》。译文: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分析: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比蓝青”。3、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出自:荀子《劝学》。译文:冰是由水凝冻成的,但它比水更冷。分析:此句中的“于水”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寒”的前面做状语。4、具告以事。出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译文:把所有的事情都告诉。分析: “具告以事” ,即“以事具告” ,“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出自:韩愈《师说》。译文:出生比我早,学习的知识时间本来就比我早。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

文言文状语后置的句子有哪些?

状语后置也就是介宾短语后置,有很多例句,例如:1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2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指南录后序》3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孔子世家》4 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 《孔子世家》5 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孔子世家》6 管仲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管仲列传》7 太子欲图国事于先生也。 《刺客列传》 8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 《淮阴侯列传》9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10 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六国论》

如何理解高考语文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


老穆解析

“文言文阅读”在高考中所占比例约12.7%,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有的地区也会考查“识记能力”,主要提现在“古代文化常识题”,如下:

文言文考点如下:

谈到特殊句式,不得不谈到倒装句,倒装句式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和主谓倒装。

接下来,我们聊一下“状语后置”。

要想解决文言文状语后置这一难题,首先你得知道汉语中正常的语法顺序是什么样的。

亲爱的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具体聊一聊“状语后置”。

??一、状语后置的概念

在文言文中,含有介词+对象的状语,如“于x”、“以x”、“乎x”等,往往在谓语中心词后面(有宾语时,处在谓语中心词和宾语之间),这种情况就叫“状语后置”,或称为“介宾短语后置”。

??二、状语后置解析

〖1〗动词+以+宾语

举例: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纪》)

解析: “具告以事” ,即“以事具告” ,“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

〖2〗动词+于+宾语

举例:……推拔于寒素中,唯恐不及(《欧阳行周文集序》)

解析:“于……中”,状语后置,应翻译成“在寒门之中推拔人才,生怕做不到”即可得分。

〖3〗动词+乎+宾语

举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翻译: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

〖4〗形容词(谓语)+于+宾语

举例:其势弱于秦(《六国论》)   

解析:此句可翻译为“六国的势力比秦国弱”,在这种“形容词+于+宾语”的状语后置句式中, 形容词充当了谓语,“于”往往翻译为“比”。

〖5〗诸,相当于之于

举例:“……考诸古,师不乏矣”

解析:“考诸古”中的“诸”是“之于”的兼词,该句译为“到古代典籍中验证它”。

〖6〗者+数次

事例: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

翻译:五次用信催促光世召集军队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加油哦!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5月13日 am8:54
下一篇 2021年5月13日 am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