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葱学院语文文言文-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及套路解题技巧有哪些?

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及套路解题技巧有哪些?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及套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读懂文言文。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及套路解题技巧有哪些?

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及套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读懂文言文。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第二部分:如何答题。 一、文言实词释义题: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答题技巧: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 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 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 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 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 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 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 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二、内容归纳题。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 ⑴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 ⑵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 ⑶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 ⑷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 ⑸凭空添加,无中生有; ⑹强加因果关系。 三、文言翻译题。方法:做好“换、留、删、补、调“。一定要直译,不要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得分点: 1.译准词义:实词(含词类活用、通假、偏义词,修辞语句)及虚词和固定结构。 2.译准句式(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 3.译准句子语气(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和句间关系(并列转折因果等复句关系)

语文文言文中“虽”字怎么翻译(有“即使”和“虽然”两种意思,什么时候用虽然,什么时候用即使?)?

虽”作连词,在文言中有两种用法。

1.用在假设关系的句子里,作用是先承认一种假设,然后转入正意,可译为”即使”。例如: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2.用在转折关系的句子里,作用是先承认一事实,下面再转入正意。可译为”虽然”。例如: 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赤壁之战》)

3.复音虚词”虽然”。 现在汉语用”虽然”的地方,文言只用一个”虽”字。文言的”虽然”,”虽”是转折连词,”然”是指示代词,结合在一起,有承上转下的作用,相当于”虽然如此”或”话纵然这么讲”。例如: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已经发生的事情用虽然,还未发生的事情用即使。根据上下文来看在文言文中,“虽”,应该都是“即使”的意思,表示假设,而在现代文中,“虽”意为“虽然,但是”表示转折。这是古今异义。当然,有个别特殊,需要多多积累,特殊记忆。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5月13日 am11:07
下一篇 2021年5月13日 am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