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是什么时期的-文言文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为什么中文有文言文,而英语没有“文言文”呢?有古英文啊。骑士史诗《贝奥武夫》和阿尔弗雷德大帝主持编撰的《盎克鲁撒克逊编年史》是有名的古英文文献,此外还有很多诗歌等文学作品。中古英语文学以乔叟为代表。至于很多人说得莎士比亚,那是早期现代英语。莎士比亚的时期,刚好是现代英语定型的时期,也差不多是英式英语和美式英

为什么中文有文言文,而英语没有“文言文”呢?

有古英文啊。

骑士史诗《贝奥武夫》和阿尔弗雷德大帝主持编撰的《盎克鲁撒克逊编年史》是有名的古英文文献,此外还有很多诗歌等文学作品。

中古英语文学以乔叟为代表。

至于很多人说得莎士比亚,那是早期现代英语。莎士比亚的时期,刚好是现代英语定型的时期,也差不多是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分道扬镳的时期。一般受过教育的人,基本都能看懂。难度相当于我们读三国水浒。至于中古英语,连猜带蒙能勉强理解。古英语,我认识的所有英语母语人士,都说读不懂。

再说文言。

文言这个说法其实不科学,上古先秦汉语和宋代的文言差异已经很大。一般管晋魏之前为上古,唐宋为中古,明清为近古。明清的文言为仿古文,口语文体为大家平时读的四大名著。敦煌变文比较贴近唐朝口语,我们读的当时古文也有仿古成分。

先秦两汉基本是反映的真实口语。但是上古汉语的书面语不是很好地反映真实发音。目前最新的研究,尤其是根据郑张尚芳、潘悟云沙加尔一派以及潘悟云先生弟子金理新先生的理论,可以得到一些可能有点大家不容易接受的理论。

上古汉语处于原始汉语形态急剧变化的时期,一个汉字不一定对应一个音节,很多字可能对应两个音节,其中第一个音节为弱读。汉语传统为轻重格。

第二,上古汉语有大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缀,在汉字中并不体现。对比古藏语,很有可能动词还存在时态的屈折变化,但是汉字不体现。

至于是否能轻易读懂古文的问题。至少我们的古人水平是有限的,以前的文人,每过三四百年就发现前人的书读得稀里糊涂,于是就多方考证写注、疏之类方便后人阅读。目前我碰到的科班,都是读古文的时候在旁边放一堆参考书。到是经常看到很多业余选手声称能读懂古文。至于精确度如何,不得而知。倒是有次我贴了篇《楚居》,一票人说读懂了,就是没有一个人提醒我贴的原文少了个很关键的字。既然关键字都不需要这么多人都能读懂,那么清华简还研究什么呢,直接贴上照片让大家读就是了。

达克效应啊,达克效应啊,谦虚一点不是坏事。

古代人们都是用文言文交流吗?白话文是怎么兴起的?

古代人平常说话并不像文言文那样。书面语言与口语一直都有所区别,古代人平常说话也是口语化的,连皇帝都是这样。朱元璋的圣旨就很口语化,如其中一道 “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只是户口不明白哩。教中书省置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得真着……”

有人可能会说,那是朱元璋没文化,那我看看雍正给年羹尧的“朕实在不知怎么疼你,才能上对天地神明,尔用爱我之处,朕皆都体会得到,朕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可见古人平常也大量使用口语化的语言。

从唐宋以来,白话文书面语逐渐兴了起来。先主要在一些话本、小说中用。到了明清时期更是流传开来,像大家熟悉的“三言二拍”就是白话文为主。现代意义的白话文是在胡适、陈独秀等人掀起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之后才变成现在这样的。

文言文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5月13日 pm5:54
下一篇 2021年5月13日 pm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