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是文言文还是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是出自,伊索寓言么?

自相矛盾是出自,伊索寓言么?自相矛盾,是一个成语典故,比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典故出自于《韩非子难一第三十六》韩非子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尊称韩非子或韩子。韩王(战国末期韩国君主)之子,荀

自相矛盾是出自,伊索寓言么?

自相矛盾,是一个成语典故,比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典故出自于《韩非子 难一第三十六》 韩非子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尊称韩非子或韩子。韩王(战国末期韩国君主)之子,荀子的学生。讲的是: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盾坚固得很,随便用什么矛都戳不穿,说他的矛锐利得很,随便什么盾都戳的穿。有个围观的人问道:”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时,此人无以对答。后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语出《韩非子?难一》:”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后因以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5月14日 pm5:10
下一篇 2021年5月14日 pm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