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标志-中国为何要抛弃文言文?并采用白话文?

古代人们都是用文言文交流吗?白话文是怎么兴起的?古代人平常说话并不像文言文那样。书面语言与口语一直都有所区别,古代人平常说话也是口语化的,连皇帝都是这样。朱元璋的圣旨就很口语化,如其中一道“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只是户口不明白哩。教中书省置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

古代人们都是用文言文交流吗?白话文是怎么兴起的?

古代人平常说话并不像文言文那样。书面语言与口语一直都有所区别,古代人平常说话也是口语化的,连皇帝都是这样。朱元璋的圣旨就很口语化,如其中一道 “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只是户口不明白哩。教中书省置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得真着……”

有人可能会说,那是朱元璋没文化,那我看看雍正给年羹尧的“朕实在不知怎么疼你,才能上对天地神明,尔用爱我之处,朕皆都体会得到,朕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可见古人平常也大量使用口语化的语言。

从唐宋以来,白话文书面语逐渐兴了起来。先主要在一些话本、小说中用。到了明清时期更是流传开来,像大家熟悉的“三言二拍”就是白话文为主。现代意义的白话文是在胡适、陈独秀等人掀起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之后才变成现在这样的。

为什么中国的古人写文章用文言文,而不用白话文呢?

在“五四”之前,文言文是我国的基础文字,是中华民族的母语文字,“母语”文字就是官方规定的,被大众认可并接受使用的书面文字,所以,一切共众性的记录、交流等均需采用“文言文”,这就和现在的人使用“现代汉语”是一个道理,所以,写文章自然运用文言文。“白话”虽然也长久存在,但并非公认的“书面”文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要,“白话文”慢慢被广泛采用,并在“五四运动”后逐渐取代了“文言文”书面语的地位。也因此,在“五四运动”时期曾有过“文白”之争。实际上,文言文被取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造成了重大的障碍。

中国为何要抛弃文言文?并采用白话文?

其实这个提问有点问题,中国仍在使用文言文,用得比较少并没有抛弃,只是不占主流而已。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是一种定型化的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白话文又称语体文、俗语,指的是以现代汉语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它是相对于文言文而说的。

如果现在中国仍然大面积使用文言文,一个最主要的结果就是:文化还是像古代一样,掌握在少数精英手中,无法普及到大众中去,民众的文化素养也就无法大范围提高,这将是一件极为可悲的事!

因此,语言应贴近生活,贴近大众,中国当今普通采用白话文。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6月16日 pm2:03
下一篇 2021年6月16日 pm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