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摘抄文言文-文言文摘抄?

文言文上面的佳句摘抄有哪些?一般来说文言文中这七句比较经典:1.中心思想之句2.旷世豪情之句3.画龙点睛之句4.浪漫柔情之句5.寄情于景之句6.意境高深之句7.心有所悟之句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2、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文言文上面的佳句摘抄有哪些?

一般来说文言文中这七句比较经典: 1.中心思想之句 2.旷世豪情之句 3.画龙点睛之句 4.浪漫柔情之句 5.寄情于景之句 6.意境高深之句 7.心有所悟之句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2、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 愈《进学解》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 5、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7、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 8、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 曹 植《赠白马王彪》 9、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 列传》 1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王之涣《登鹳雀楼》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 甫《望岳》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1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1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15、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吕氏春秋?诚廉》 16、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1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 轼《晁错论》 19、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 原《离骚》 2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陆 游《病起》 2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 屈 原《卜居》 22、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曹 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2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罗大经《鹤林玉露》 24、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格言联璧?处事》 25、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出师表》 26、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 陆 游 27、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2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训俗遗规》 29、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练兵实纪?刚复害》 3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曹 植《白马篇》 3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顾炎武 32、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人。―― 陈恭尹《射虎射石头》 33、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鲍 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3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35、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吕 坤《呻吟语?应务》 36、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3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 备 38、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 魏 徵 39、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 诸葛亮 41.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4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4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4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46.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 4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48.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4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5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 5l.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与之俱黑。(《苟子?劝学》) 5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5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尽数)) 5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55.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 5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5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5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59.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60.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6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6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6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记》) 6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记》) 6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记》) 66.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 67.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68.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国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6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汉书》) 7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家则无徒。(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7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72.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汉(逸诗句风雅逸篇四》) 7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后汉书?冯异传)) 7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75.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 76.不人虎穴,焉得虎子。(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77.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范晔《后汉书》) 78.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小已。(曹操《龟虽寿》) 7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8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8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西晋?陈寿《三国志)) 82.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陈寿(三国志?吴书)) 83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8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 有心人,天不负,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有志者,事竟成,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   ●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宋?苏轼)   ●君子不重则不威〈论语〉   ●君子有终生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孟子〉   ●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唐?孟郊)   ●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史记〉   ●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忧,亦不可不耽风月之趣(明?洪自诚)   ●君子于细事未必可观,而才能足以任重;小人虽器量浅狭,而未必无一长可取(宋?朱熹)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同利为朋(宋?欧阳修)   ●君子山岳定,小人丝毫争(唐?孟郊)   ●君子之为利,利人;小人之为利,利已(明?方孝孺)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   ●君子之游世也以德,故不患乎无位;小人之游世也以势利,故患得患失,无所不为(宋?胡宏)   ●君子以道德轻重人,小人以势轻重人(清?宋缍)   ●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礼记〉   ●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左传〉   ●君子有容人之量,小人存忌妒之心   ●君子扬人之善,小人扬人之恶(唐?吴兢)   ●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论语〉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通鉴〉   ●君子得时如水,小人得时如火(汉?刘向)   ●君子暇豫则思义,小人暇豫则思邪〈阮子〉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君子小人,如冰炭之不相容,薰莸之不相入(宋?朱熹)   ●君子小人趣向不同,公私之间而已(宋?朱熹)   ●君子浩然之气,不胜其大,小人自满之气,不胜其小(明?薛萱)

文言文摘抄?

求鸭搦兔 苏东坡《艾子杂说》

昔人将猎而不识鹘,买一凫去原上,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再掷之,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能搦得他兔否?”

译文:买鸭捉免

从前,有一个人要去打猎,可是他不认得鹰隼,买了一只鸭子,就到野外去了。

一只兔子突然窜出来,他立即扔出鸭子,要它去追捕。鸭子飞不起来,跌到地上。他抓起来再一次扔出去,鸭子还是跌到地上。这样重复了三上次,鸭子忽然从地上站起来,一摇一晃地走到主人面前,向他解释说:”我是一只鸭子呀,被人杀了吃肉,才是我的本分,为什么非要让我去追捕兔子不可呢?”

那个人说:”我当你是只鹰隼,可以追捕兔子,没想到你竟是只鸭子呀!”

鸭子举起脚掌给主人看,说,”你看我这样的脚掌,能够抓到兔子吗?”

寓意:要正确发挥一个人的作用,必须知道它的长处和短处。

一叶障目

楚人居贫,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否?”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给云:“不见。”默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译文:

楚国有个人非常贫苦,读了《淮南方》,知道螳螂捕捉知了时用一片树叶把自己遮蔽起来,就可以隐形,使知了看不到自己。于是,他便站在树下仰面朝上,摘取树叶。当他看见螳螂攀着树叶侦候知了的时候,他便把这片树叶摘了下来,结果树叶掉落在地上,而树下原先有许多树叶,再也分不清哪一片树叶是他想用来隐形的。于是他扫了好几斗树叶回去,一片一片地拿来遮蔽自己,还不时地问妻子:“你看得见我吗?”

妻子开头总是说:“看得见。”被他打扰了一整天,已经厌烦极了,丈夫仍然纠缠不休,妻子就干脆哄骗他说:“看不见了。”这个人嘿嘿地笑了起来,显得异常高兴他还着这片树叶跑到街上去,当着别人的面偷东西,给官吏抓着送到县衙门去了。县官审问他,他便把此事的始末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县官听了大笑不止,没治罪就把他放了。 。。。

【说明】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书呆子,同时也讽刺那些干坏事的人――他们总以为有什么高明手法可以把不光彩的事遮挡起来,其实,纸是包不住火的。

宣王好射

原文:

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

译文:

齐宣王喜爱射箭,喜欢别人说他能够使用强弓,其实他用的弓只不过三石。他在大臣面前显示弓,大臣们都拉着弓试一试,都只拉到满弓的一半,都说:”此弓不少于九石,除了大王谁能用它?”齐宣王非常高兴。但是,宣王用的不过是三石的弓,而他一辈子都以为自己用了九石的弓。三石是真实的,九石是虚名。宣王喜欢的是虚名而失了真实。

摘抄一段你读过的文言文?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6月17日 pm12:19
下一篇 2021年6月17日 pm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