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编三绝的文言文典故-韦编三绝的成语典故?

文言文小故事韦编三绝?成语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成语典故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像《

文言文小故事韦编三绝

成语出处 《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成语典故 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 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 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 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 有相当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 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 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 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 用。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他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成语评说 “韦编三绝”是孔子勤读《易》书的一则典故。《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传统说法,孔子晚年喜欢读《易》,并且撰写了《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等,合称”十翼”,又称《易大传》。韦,熟牛皮。古代用竹片写书,再用皮条编缀成册。三,指多次。绝,断。孔子勤读《易》书,致使编缀的皮条多次断开。他还说:”如果多给我几年功夫,那么,我对于《易》的知识会更加丰富的。”《论语?述而》载:”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加与假意近。如果五十岁就开始学习《周易》,那么就可以不犯大错误了。

韦编三绝的成语典故?

韦编三绝,说的是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比喻读书勤奋。

牛角挂书:隋末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

悬梁刺股:东汉时孙敬,好学不休,为了晚上不打瞌睡,用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战国时苏秦,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映雪读书:晋代孙康,性敏好学。家境贫寒,灯已无油,尝于冬月映雪读书。

凿壁偷光:西汉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名相的故事。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6月17日 pm11:36
下一篇 2021年6月17日 pm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