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赏析-记承天寺夜游内容分析?

记承天寺夜游赏析文中写景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简介:《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全文情感真挚,言简义丰,起于当起,止于当止,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创作背景:此文写于宋

记承天寺夜游赏析文中写景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简介: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全文情感真挚,言简义丰,起于当起,止于当止,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创作背景: 此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近乎流放,心情忧郁;但是,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于是写了这篇短文。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钓(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记承天寺夜描绘了怎样的夜景,赏析此景描绘的妙处何在?

 《记承天寺夜游》描绘了怎样的夜景,赏析此景描绘的妙处何在?   答: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冰清玉洁清澈透明的美好境界。  “积水空明”用比喻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用比喻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记承天寺夜游内容分析?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时值冬初,寒意森森,正“解衣欲睡”之时,月色悄然入户,于是作者“欣然起行”。“欣然”写其兴奋喜悦之情。“念无与为乐者”,“念”由“行”转化而来,写出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文情也显得跌宕起伏。作者也许在想:究竟与谁一起赏月,才不致辜负如此良夜?在这贬居的寂寞中,谁又能与我共同赏月呢?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这是作者“念”的结果,下笔十分轻淡,实则意味深长。“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月光下的漫步,该是如何一种心情!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语言凝练,含蓄深沉,精美传神。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6月24日 pm4:57
下一篇 2021年6月24日 pm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