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对话标志-高中文言文如何断句?

20?文言文判断句式?主语一般会在前文出现,所以一定要泛读一遍原文,注意是快速阅读,有个别不理解的直接跳。当出现题目的断句的时候,一定要看该句前后上下文,仔细理解判断。断句时候,一般为发语词(盖””夫””其”等)/主语(名词,代词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谓语(动词)/宾语下面是我找的一些方法,你可以参考一下。最后,高考加油呀!!!!!!(1)、找名词(代

20?文言文判断句式?

主语一般会在前文出现,所以一定要泛读一遍原文,注意是快速阅读,有个别不理解的直接跳。

当出现题目的断句的时候,一定要看该句前后上下文,仔细理解判断。

断句时候,一般为

发语词( 盖””夫””其”等 )/主语(名词,代词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谓语(动词)/宾语

下面是我找的一些方法,你可以参考一下。

最后,高考加油呀!!!!!!

(1)、找名词(代词),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 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2)、看虚词,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如:夫、盖、凡、窃、清、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干、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根据这一特点,找出虚词就有助于句读。 (3)、找顶真,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例如:“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王充《订鬼》)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   (4)、据排偶,定句读。一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5)、依总分,定句读。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 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   (6)、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7)、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 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复,这也为断句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古人说话真的是用文言文吗?天天之乎者也还是有其他表达方式呢?

??古人平常说话与现代人没有什么区别,都在正常交流之中。

??只有文化人在书面表达时,使用“文言语言文字”。

??为什么书面语言使用文言呢?这是社会环境、当时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造纸术发明以前,商朝时人们把字刻划在甲骨上。后来又相继把字写在竹简和帛上。帛是丝制品的总称,价格昂贵。竹简就是用竹子制成的竹片,又称竹木片。

??秦汉时期的竹简一般长23厘米,宽1厘米,厚0.2至0.3厘米。一根竹简通常只坚着写一行字(毛笔),一篇文章要用许多竹简。在这种现实之下,逼迫写文章必须简短,字数越少越好,这样就出现了我们现在说的“文言文”。

??文言语言词汇中,往往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用。有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等。现在说的“之、乎、则、也、以、焉、哉”都属于文言虚词。而通假字也很多,如:“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最后一个“知”同“智”;“系上牛头充炭直”中的“直”, 通假为现在的汉字“值”。通假字就是古人不小心写下错别字,后人尊重先贤的劳作,没有改动,尊重“原创”,给先哲们留足了面子。

??文言文,在传承中华文化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是我们先贤先哲们留下的重大文化遗产。

高中文言文如何断句?

我是张旭语文,很愿意与您一起探讨问题的实质

说到断句,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故事是这样讲的:

说有一个穷秀才,天天吃不饱。所以就想办法去混口饭吃。他有一个挺富裕的朋友,每当人家差不多要开饭时,他就会到人家家里“拜访”。而且还编出各种各样的理由,让他朋友留他下来吃饭。

有一天,秀才又“拜访”友人。友人实在想不出什么理由让他离开,就打算看看情形再说。

恰好,天突然下雨。友人一看下雨,留下一张纸条,上书: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就回到了自己的书房,心想:一会儿再来,看你还好不好意思留下。

过了一段时间,友人来到客厅,看到秀才还在,就问:“呀,你怎么还在这儿,你不走吗?”秀才就说:“是你叫我留下的啊。”友人就奇怪了,问怎么回事。秀才指着那张纸条让友人看,原来字条上写着: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秀才就笑着说:“你都这么客气了,我还好意思走吗?”

友人拿过纸条,端详了一回,重新书写了一遍,递给秀才看,秀才一看,傻眼了,原来纸条上的话变成了: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断句的重要性的。

古代的书籍,没有标点符号,因此蒙童教育就要教断句。《三字经》上讲:“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韩愈写的《师说》中也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现在的学生学习的文言文都是断好句的文章,所以,平时学习的时候是不学断句的。

但是,高考试卷中设置了一道客观题来考察学生的断句能力,所以高中生一定要掌握断句知识。

这道高考试题是这样设置的: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答案】B

那么,我们如何学习、掌握断句知识呢?

第一,记住一些标志字词。

古人行字造句利用虚词完成停顿和转换,虚字实际上起到了标点的作用。因此要善于抓住这些视觉上的显著外部标志,帮助我们断句。

01、记住:夫、惟、盖、故、粤、是故、今夫、若夫、且夫、然则。

它们常常置于句首,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在它们的前面点断句子。

02、记住:也、耳、焉、乎、哉、耶、欤。

它们多置于句尾,我们可以在它们的后面点断句子。

03、记住:表示时间的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

它们的前面可以断句。

04、记住: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

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句,

05、记往:曰、云、谓、道、告、对曰、语曰。

这些对话词语之后,通常要断句。

第二,注意句式特点。

古人行文有个重要特点,喜欢对举成文,常常使用对偶、对衬、对比、排比等句式,以增强文章气势。掌握这一特点,只需要把标点的文章诵读几遍,就能上口。因而能够自然的把句子断开。

例如:使 秦 不 得 窥 吾 西 楚 不 得 窃 吾 南 韩 魏 不 得 持 吾 之左 右 岂 不 大利 耶?

这个句子中有三个比较整齐的句式“不得”,抓住它们就可以断句。

断句:使 秦 不 得 窥 吾 西 /楚 不 得 窃 吾 南 /韩 魏 不 得 持 吾 之左 右 /岂 不 大利 耶?

第三,注意语法特点。

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一样,一句话都必须是主谓宾完整的,所以通过压缩主谓宾,就可以断句。

例如:乃 令 符 离 人 葛 婴 将 兵 徇 蕲 以东

这个句子就可以利用语法特点来断句。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总之,要学习并掌握断句知识,就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多练习。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6月24日 pm9:14
下一篇 2021年6月24日 pm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