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字文言文用法-文言文中而的用法?

文言文中“而”的用法是什么?无论表承接还是修饰,都是做连词,连词的功能是表示前后两个词的关系。在“A而B”的结构里,如果A、B两个词先后发生,即B在A后面发生,则“而”表示承接。例如苏轼《石钟山记》“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大

文言文中“而”的用法是什么?

无论表承接还是修饰,都是做连词,连词的功能是表示前后两个词的关系。在“A而B”的结构里,如果A、B两个词先后发生,即B在A后面发生,则“而”表示承接。例如苏轼《石钟山记》“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大声发于水上”是发生在“心动欲还”之后,此处的“而”就是承接,通常翻译为“就,然后”。如果A伴随着B发生,即A是用来表示B“怎么样地”发生,此时“而”表修饰。例如柳宗元《捕蛇者说》“吾恂恂而起”,“ 恂恂”的心理状态是伴随着“起”一起发生,通常翻译为“着、地”。一个简便的判定发法是,把A拿掉,整句话的语法还成立,语义还完整否。能拿掉,就是修饰;不能拿掉,就是承接。

“而”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意思是什么?

可通过“而”字的词类进行区别。如下:

1、 通过名词区别例:而,颊毛也。――《说文》译文:而,就是颊毛的意思。

2、通过代词区别释义:通“尔”你,你的。例:《记王忠肃公翱事》:“~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译文:而你父亲做吏部的长官,把我调任京城的官职,那么你也就可以时时侍奉母亲了。

3、通过动词区别释义:通“如”。好像。例:《察今》:“军惊~坏都舍。”译文:军士惊恐的声音就像大房子倒塌一样。

4、通过连词区别释义:表并列关系。例:《论积贮疏》:“苟粟多~财有余。”译文:如果粮食很多、财力有余。

5、通过助词区别释义: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吧”。例:《论语?子罕》:“岂不尔思,室是远~。”译文:我岂能不想念你吗?只是由于家住的地方太远了。

6、通过词缀区别释义:嵌在某些时间词后面。例:《口技》:“俄~,百千人大呼。”译文:不久,成白上千的人大喊起来。

文言文中而的用法?

1、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复句的各种关系。 A、表示并列,又。“侣鱼虾而友麋鹿” B、表示修饰,可不译。“顺流而东” C、表示承接,就。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D、表示假设,如果。 “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 E、表示转折,但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F、表示因果,因而。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2、助词,表示语气、情态、提顿等,或组成双音节词。如“已而(后来)”“俄而(不久)”“而已(罢了)”“而后(这以后)”

3、通“尔”代词,第二人称,你,你的。 “而母立于兹”

“而”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意思是什么?

连词

1. 表示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3.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

4. 表示转折关系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5. 表示假设关系

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6.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代词

1. 你;你的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

2.这样,此 [this]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动词

如,好象.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察今》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6月25日 am4:13
下一篇 2021年6月25日 am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