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形容爱情的句子-王实甫的《西厢记》代表元杂剧的最高成就,好在哪里?

古来才子佳人故事常有,《西厢记》也不例外,其爱情观是怎样的?

《西厢记》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描写美丽爱情的典范,不单是成为元朝以后爱情文学的范本,还成为元朝以后爱情标杆,有力地推动了中华人文进步,在文学史上一座永存的丰碑。

《西厢记》以较高的艺术水平展现了一个时代美丽的爱情故事,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仕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个人认为《西厢记》有以下几个看点:

一、《西厢记》以先进的人文思想高度肯定了男女青年追求爱情幸福的正当性,破天荒地提倡“我的爱情我作主”的先进的人文思想,并且有意安排女追男的故事情节,安排“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人文胜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都是惊涛骇浪的,划时代的。对长期形成的在当时正统的“儿女婚姻父母作主”的礼法,对户当户对的传统婚姻习惯,对政治婚姻交易婚姻陋习,其冲击力是巨大的。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思想,对封建道德教条造成有力的打击。

二、《西厢记》为维护爱情的圣洁性,勇敢地破除一切强加给爱情的任何束缚。赞赏的眼光看待女性对爱情的主动追求,使得这个剧本格外光彩。剧中崔莺莺和张生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张生为莺莺而“滞留蒲东”,不去赶考;为了爱情,几次险丢性命,直至被迫进京应试,得中之后,他也还是“梦魂儿不离了蒲东路”。莺莺在长亭送别时叮嘱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可以看出她并不看重功名,即使张生高中的消息传来,她也不以为喜而反添症候,方方面面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

三、《西厢记》继承了《诗经》里的“唯美”爱情观。崔莺莺与张生的才子佳人爱情,动机纯净,爱情过程非常唯美,在整个爱情故事中,爱情就是爱情,没有什么英雄救美、后宫争宠、妻妾成群、爷孙配等等“伪爱情”因素。

(蒋荣清,2019.9.13)

王实甫的《西厢记》代表元杂剧的最高成就,好在哪里?

《西厢记》的成就,体现在思想性和艺术性。《西厢记》史无前例地用戏剧手法描写了一场真正的爱情,不同于以往以男人为中心的诸多“始乱终弃”的悲剧作品。在那漫漫的封建长夜里,犹如一道闪电把封建卫道士们震的目瞪口呆,惊慌失措,回过神来赶紧把《西厢记》列为禁书,但因为它巨大的魅力,无法阻止其在民间的流传。连贾宝玉和林黛玉都忙着偷看,足见其影响之广。《西厢记》宣扬了个性解放和新的爱情观,是对传统封建礼教的挑战,有很强的思想教育意义。

《西厢记》在艺术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通篇词句文采华丽,用词考究,读起来余韵醇厚,满口生香,描写人物生动细腻,栩栩如生,剧中人物各具特色,符合人物身份和时代特点。如老夫人的顽固势利、老辣深沉、忘恩负义,张生的恃才放旷,痴情风流,崔莺莺的欲迎还羞,胆小娇懦,小红娘的机敏刁钻,大胆仗义,都被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另外,本剧以张、崔二人的爱情发展为主线,精心安排组织事件,逐层发展,环环相扣,把剧情推向高潮。剧中一语一幕都深深撞击着读者的心弦,达到了高度的艺术效果。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3月29日 am6:54
下一篇 2021年3月29日 am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