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的神话话故事-大禹治水的来历是什么?

有哪些关于大禹治水的传说?舜当政以后,虽经多年治理,天下洪水泛滥依旧。舜罢免了负责治理水患的鲧的职务,不避亲疏,启用鲧的儿子禹来治水。禹辞别了新婚才四天的妻子涂山氏,带着助手四处去考察水情。禹自己左手拿准绳,右手拿规矩,走遍了全国各地,不管是人烟稀少的蛮荒之地,还

有哪些关于大禹治水的传说?

舜当政以后,虽经多年治理,天下洪水泛滥依旧。舜罢免了负责治理水患的鲧的职务,不避亲疏,启用鲧的儿子禹来治水。禹辞别了新婚才四天的妻子涂山氏,带着助手四处去考察水情。禹自己左手拿准绳,右手拿规矩,走遍了全国各地,不管是人烟稀少的蛮荒之地,还是入群聚集的地方,不管是山川还是河流,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摸清了水情地理以后,他汲取了父亲治水以堵为主的教训,采用疏导为主,堵截辅助的办法治理水患。他因势利导,开挖沟渠,把水引入河流,注入大海。治水工程浩大,历时更久,禹带领大家不分寒暑一心扑在治水上。他曾经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有一次碰到妻子分娩,他都听到了儿子的哭声,但还是忍住没有回家。

治水工程十分艰巨,例如禹把黄河水引流到龙门山时,被山挡住了去路。禹不怕艰难,和大家一齐奋斗,硬是用原始的器具把大山劈开了一个八十步宽的口子,黄河奔流直下,往东海而去。禹劈开的这道山口,西高东低,逆水而上的黄河鲤鱼到这里被挡住了,鲤鱼就拼命往上跳,要跳过这个山口,这里叫龙山,山口像一道大门,后来就有了小鲤鱼跳龙门的传说,说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成龙。这个小鲤鱼跳龙门的故事,也说明了禹治水的困难确实很大,确实难以想象。

经过十三年的治理,天下九条大河都被禹疏通了,水患得到了治理,人民不再受水害的侵袭,终于能够安居乐业了。禹常年在外,风餐露宿于山水之间,腿部受了风寒,走起路来一步三晃,被后人称作禹步。禹又根据自己在治水时掌握的地理情况,依据山川水流走势,把中国分为九州。依次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舜对禹治理水患的结果非常满意,任命他为主管水利的司空。禹治水有功,造福后代,后人称他为“大禹”、“神禹”,还把中国叫做“禹域”,意思是大禹治理过的地方。大禹因此后来成为五帝之一,名传千古。

大禹治水的事儿讲完了,这里面有些小故事挺有意思一、前面说到:“禹自己左手拿准绳,右手拿规矩”。我们都知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原来规矩是从这里来的。那么,规矩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是干什么用的呢?查了一下网上说规就是圆规,画圆用的;矩就是直尺,画直线和方用的,引申为法规和准则。

二、小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知道出自大禹治水的恐怕不多,现在应该也知道了。

三、禹步。这个我以前也没有听说过。道教认为禹步是祷告神灵之步,什么是脚踏北斗之星,可招神灵相助,什么走起来一左一右,一前一后、一摇一摆,我看这些都是装神弄鬼,糊弄人的把戏。真正的禹步应该就是禹治水落下了腿疾,忍着疼痛前行的一种走法。后人各取所需,胡编乱造,最后越编越神而已。

四、禹分九州。九州是古代天下的代名词,古代中国也称九州,原来九州的出处也在大禹治水的故事里。另外没想到的是像兖州、徐州、青州、荆州和扬州,经历四千多年风云变幻,如今竟然还大名不改,屹立原处。禹之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以上就是关于你的问题的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大禹治水的具体情节是怎样的?

大禹治水,具体指的是什么水,怎么发生的大水?

故事的开头咱们就先来看看大禹这个人。

据有关记载大禹大概生活在公元前……多年以前是夏朝的开国君王,姓姒,名文命为夏后代首领黄帝的玄孙。有关大禹的记载我们熟知的故事就是《大禹治水》了,《尚书》中记载:“禹平水土,主名山川”

《诗经》:“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

《诗经.韩奕》:“奕奕梁山、维禹甸之”

《史记》的记载就比较有意思了

“禹伤先人父鲧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具体什么意思呢!大家看一下大概都能理解,重点提示一下两个词“不敢” “受诛”

夏朝这个朝代是比较神秘的,因为我国有关夏朝的历史考古缺少有力凭证,这也导致国外很多历史学家对我国夏朝的存在产生了怀疑和歧义。

我们一般认为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在位称后,去世称帝)大概时间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大约存在471年安阳殷墟甲骨卜词的文字记载是最早记载证据。

现在我们再来看大禹治水的故事!

相传尧在位时,发生了大洪水,淹没了农田,山陵

冲毁了房屋,人们流离失所死伤无数,这次大洪水呢他并不是指一个或几个地区发生,而是全国范围内都受到大洪水波及,这在种情况之下,最高领导人尧决心治理好洪水,于是要开始找能治理洪水的能人异士遍访无果,这时有人推荐了大禹的父亲鲧来治理洪水,因为眼下无人能担此重任就只好让鲧来担任治水,结果这一治就是九年水患依然未能消除(在这里大家可以看出传说中的洪水有多大了吧!九年还未退却)后来舜开始即位面临水患威胁,鲧治水九年未果,没有可行的办法除水患,且有消极怠工的嫌疑,于是将鲧革职查办,流放羽山而终 。

水患仍未除,于是舜开始寻找下一个有能力治理水患的人,找大臣们商议讨论,这时有人推荐了鲧的儿子禹来治理水患,随然鲧有过错但尧并没有因为这个原因而对禹产生芥蒂,反而重用了他,把治理水患的任务交给了禹,并派遣伯益和后稷两位大臣协助禹治理水患,禹确有才能,且心怀天下万民决心治理水患,走遍九州治理水患历时13年终于治好了水患由于禹治水有功,再加之在外治水13年帮助了很多流离失所的受灾人民,他的事迹更是传扬九州深受人们爱戴,后来舜传位给他,后来禹建立了夏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可以说禹是水利工程的鼻祖!

但是目前为止没有发掘有关禹的遗址,及有力凭据,所以说大禹治水是神话故事!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么大的洪水是那而来的呢?

这次的大洪水和史前世界大洪水又有什么联系?

欢迎留言讨论,添加关注,下回为您解答!

大禹治水的来历是什么?

大禹治水的来历嘛,史记什么的都有记载,大概很多人都已经听烂了这个版本了。我来讲一个新鲜点的吧。上古三大奇书之一的山海经,记载了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但你要说它是神话吧,好像又不确定,毕竟山海经上记载的很多东西,有的现在都被一一证实确实存在了。

远古时期的历史,很多都是巫师、祭司、部落长之类的这种上古的高阶知识份子口耳相传,那么当时的很多历史传下来,有可能是经过了润色,会夸张一些,个人觉得有可能很多是有真实基础的。

不要觉得山海经里讲的神话,物种,事情很夸张。你想啊,地球已经旋转了几十亿年,生物的历史起码也有33亿年,而人类历史才多少年?这中间的时间到底经历过什么,鬼知道。

我们换一个角度来说,比如现代人编了一本山海经,里面写了飞机,大炮,高铁这些。远古先民如果看到现代人编的山海经,是不是也会觉得你胡说八道呢?但是事实呢?

我们不先急着下结论,让我们以探索、审视、或者大胆的假设来看山海经的神话故事吧!

话不多说,开始。

山海经里记载: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海内经》) 晋代郭璞有注引《开筮》曰: “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一作能)。”

翻译过来的意思是:

鲧原是黄帝的孙子,当他看到下界河水横溢,白浪滔天,百姓遭难,便起了同情心。他在祖父的天庭中偷取宝物――一种能不断生长的土壤,即息壤,来湮洪水。事被察觉后,被火神祝融杀死在羽山这个地方。由于鲧有颗为大众解除苦难的心,被杀三年,尸体不腐烂。其精魂在体内孕育着新的生命――禹。此事被天帝知道后,派人用一把名叫“吴刀”的金刀,剖开鲧的尸体,鲧的肚子里生出个禹来,鲧本人也化作黄能(黄龙)入于羽渊。禹出世后,终于完成父亲未竟之业,治好洪水,成为人民爱戴的领袖。鲧在儒家典籍中,是个乖戾、任性、与大众搞不好关系的人,而《山海经》中的鲧,是位为拯救人类而惨遭不幸的英雄,其事迹与古希腊神话中偷天火赐与人类的普罗米修斯相似。

值得注意的是,山海经里记载的有些神话事迹,竟然跟外国神话体系故事很相似。比如关于后裔跟十个太阳的故事,能跟印第安扯上关系。那么问题来了,是否上古历史,人类起源,会不会。。。。。。。这个有趣的事在我下一篇文章会写出来。

大禹治水的故事是怎样的?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面对困难,如果主观上不努力,失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最终就战胜不了困难,不会取得成功。 但是,只要我们不怕困难,不被困难吓倒,努力寻找克服困难的办法,坚持不懈,一步一个脚印地解决困难,就会最终战胜困难,取得成功。治理黄河水患难度很大,但大禹没有被困难所吓倒,用了十三年的时间,最终成功治理了水患。 治水经过 大约在4000多年前,中国的黄河流域洪水为患,尧命鲧负责领导与组织治水工作。鲧采取“水来土挡”的策略治水。鲧治水失败后由其独子禹主持治水大任。 舜帝说:“禹!你也谈谈高见吧。” 禹拜谢说:“是啊,君王,我说些什么呢?我整天考虑的是孜孜不倦地工作。” 皋陶说:“哦,到底是些什么工作?” 禹说:“大水与天相接,浩浩荡荡包围 了大山,淹没了山丘,民众被大水吞没。我乘坐着四种交通工具, 顺着山路砍削树木作路标,和伯益一起把刚猎获的鸟兽送给民众。 我疏通了九州的河流,使大水流进四海,还疏通了田间小沟,使 田里的水都流进大河。我和后稷一起播种粮食,为民众提供谷物 和肉食。还发展贸易,互通有无,使民众安定下来,各个诸侯国 开始得到治理。” 皋陶说:“是啊!你这番话说得真好。” 以后禹首先就带着尺、绳等测量工具到中国的主要山脉、河流作了一番严密的考察。大禹在河北东部、河南东部、山东西部、南部,以及淮河北部考察。一次,他们来到了河南洛阳南郊。这里有座高山,属秦岭山脉的余脉,一直延续到中岳嵩山,峰峦奇特,犹如一座东西走向的天然屏障。高山中段有一个天然的缺口,涓涓的细流就由隙缝轻轻流过。 他还发现龙门山口过于狭窄,难以通过汛期洪水;还发现黄河淤积,流水不畅。于是禹大刀阔斧,改“堵”为“疏”。就是疏通河道,拓宽峡口,让洪水能更快地通过。禹采用了“治水须顺水性,水性就下,导之入海“。 高处就凿通,低处就疏导”的治水思想。根据轻重缓急,定了一个治的顺序,先从首都附近地区开始,再扩展到其它各地。 大禹决定集中治水的人力,在群山中开道。艰苦的劳动,损坏了一件件石器、木器、骨器工具。人的损失就更大,有的被山石砍伤了,有的上山时摔死了,有的被洪水卷走了。可是,他们仍然毫不动摇,坚持劈山不止。 在这艰辛的日日夜夜里,大禹的脸晒黑了,人累瘦了,甚至连小腿肚子上的汗毛都被磨光了,脚指甲也因长期泡在水里而脱落,但他还在操作着、指挥着。在他的带动下,治水进展神速,大山终于豁然屏开,形成两壁对峙之势,洪水由此一泻千里,向下游流去,江河从此畅通。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5月3日 am2:15
下一篇 2021年5月3日 am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