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言文有没有标点符号-有的古籍为什么没有标点符号,古人读着不费劲吗?

中国古文里有没有标点符号?现看古文有标点,是不是后人加上的?中国古文,也就是文言文里,是没有标点符号的。现当代出版的文言文书籍中,有许多是加上标点符号的,这是现当代人为了读者的方便而标点的。中国古代书籍中,文章是不断句的。

中国古文里有没有标点符号?现看古文有标点,是不是后人加上的?

中国古文,也就是文言文里,是没有标点符号的。

现当代出版的文言文书籍中,有许多是加上标点符号的,这是现当代人为了读者的方便而标点的。

中国古代书籍中,文章是不断句的。朗读中的断句要通过语感、语气助词、语法结构等来进行。因此,文言文中,没有现代意义的“标点符号”。但是,老师在教学中,是有“句读”的,是要帮学生断句的。其符号主要有两种:一个完整语意表达结束,老师会要求学生用类似于今日之句号标记,这就是“句”。“句”中的停顿,叫“读”或“逗”,用类似今天之顿号标记。所以,学生学习初期要“句读”。《三字经》:中就说:“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如果不懂句读,往往会造成误读、误解原意。古人出版的古书中,有的是加了句读的。

今天之标点符号,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

1919年4月,胡适、钱玄同、刘复、朱希祖、周作人、马裕藻6名教授极不愿看着“现在的报纸、书籍,无论什么样的文章都是密圈圈到底,不但不讲文法的区别,连赏鉴的意思都没有了”。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一次大会上,他们提出了《方案》,要求政府颁布通行“,。;:?!―()《》”等标点。

1920年2月2日,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第53号训令――《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我国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标点符号从此诞生。

又因为古代文书普遍不加标点符号,会给未加训练者造成阅读的困难,因此在1919年,马裕藻、朱希祖、钱玄同、刘复、周作人、胡适等人联名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上海商务印书馆1919年2月出版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用白话和新式标点写作的第一部“新书”。1920年,在陈独秀、胡适等人的支持下,在上海经营一家小出版社的汪原标点、分段并出版了《水浒传》,这是中国第一次使用标点符号出版古典书籍。

这以后,不仅出版新书要加上标点符号,就是出版古书,有的也会用标点符号加以标点。

所以说:“古文有标点”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的事情。

古时候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怎么让读者正确理解内容呢?

谢谢邀请! 试答 ( 古时候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怎么让读者正确理解内容呢?)。 我认为:古时候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是因古典文学的结构形态决定的!写文章的方法与读文章的方法同步。每个句子还参入了知、乎、者、也,手写段落句与起句也会留有间隙。重要的是句子用章法写成,故有“照章办事”之说!

虽然古人的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但文言文的平仄交替韵味十足!读起来朗朗上口如诗如歌。不象现在的白话文随意。可是现在的文章中仍然延用古典文学的精华典故语句。由于本人对古典文学知道甚少!希望大家多多谅解!

谢大家釜正!

古代人写文章用不用标点符号?如果有,是怎么用的?

【古人的文言智慧:句读】

说古书无标点符号断句,你信吗?如果没有标点符号,那我们的先贤怎么读书呢?

笔者在此给你个最简单的答案:古人在读书的时候,首先要练的就是“断句”,老师所给的教材是让学生自己开启断句的。

具体的标注方法是: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ou)。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叫“断句读”。

另外,古人在每一段落起始时都要空两格来做标志,现代汉语文章行文时的首行空两格的惯例,就是从古文中传承下来的。

你还会说古人不知道用标点符号吗?

有的古籍为什么没有标点符号,古人读着不费劲吗?

谢谢邀请!古代人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现在看到的古籍有标点符号,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人们加上的。古代人读书靠的是文言虚词断句。古人叫句读,这些文言虚词有之、乎、者、也、而、其、所、兮、哉、耶……相当于今天的标点符号,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句中的“者”“也”就把句子断开了。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习惯了读起来就不费劲了。古时候,小孩子开始上学,书买来以后,先由老师打上标点或请个老师打上标点,然后再教小孩子读书。这些标点以前都是圆点,到了清末,皇帝的诏书、白话文文章就有使用标点符号了,从此标点符号就被人们使用起来了,到了五四运动的时候,就很完善了。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5月8日 am3:07
下一篇 2021年5月8日 am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