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的文言文翻译-求文言文翻译“朱熹,字元晦,一字…”?

文言文《万字》书一画,训曰:”一字”书的意思?感谢邀请回答万字》赏读汝(1)有田舍翁(2),家资殷盛(3),而累世不识”之””乎”(4).一岁(5),聘楚士训其子(6).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7),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8)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矣,重费馆谷(9)也,请谢

文言文《万字》书一画,训曰:”一字”书的意思?

感谢邀请回答

万字》赏读 汝(1)有田舍翁(2),家资殷盛(3),而累世不识”之””乎”(4).一岁(5),聘楚士训其子(6).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7),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8)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矣,重费馆谷(9)也,请谢(10)去.”其父喜,从之,具币(11)谢遣楚士.逾时(12),其父拟征召姻友(13)万氏姓者饮,令子晨起治状(14),久之不成.父趣之(15).其子恚(16)曰:”天下姓字(17)伙(18)矣.奈何姓万 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节选自《应谐录》) 注释: 1,汝:地名,在今河南南阳. 2,田舍翁:地主. 3,家资殷盛:家产富裕.殷:厚实富裕;盛,多的意思. 4,累世不识之乎:几代人都不识”之”字”乎”字.累世,数代,接连几个世代. 5,一岁:一年. 6, 聘楚士训其子:请一位楚地的老师教育他的儿子. 楚士:楚地的读书人. 7,搦管临朱:拿着笔描红,练习写字.管,笔的代称;临朱,照着红颜色的原本写,即描红. 8,辄.就,便. 9,馆谷:请人开管教授功课应付给的酬金,即学费. 10,谢:辞,辞退. 11,具币:准备钱财,礼物. 12,逾时:过了一些时候. 13,姻友:指有姻亲关系的亲戚. 14,治状:写一封请贴.治,办理.状,帖子一类的书信. 15,趣之:催促他.趣,同”促”,催促.之,代词,他,指田舍翁的儿子. 16, 恚:抱怨,怨恨,恼怒. 17,姓字:姓氏. 18,伙:多. 译文: 汝地有个乡村老头,家里很富裕,但几代人都不识”之”字”乎”字.有一年,请来一位楚地的读书人教他的儿子.这位老师一开始先教他的儿子执笔描红.写一画,教他说:”这是一字.”写二画,教他说:”这是二字.”写三画,教他说:”这是三字.”富翁的儿子觉得读书写字太简单了,就非常高兴,丢掉笔回去告诉他的父亲,说:”我学会了!我学会了!可以不必烦劳老师,再多花学费了,请辞退他吧!”他的父亲很高兴,就依从了自己的儿子,准备了一笔钱辞退了那位楚地的读书人.过了一些时候,富翁打算邀请一位姓万的姻亲来喝酒,叫他儿子早晨起来就写一份请贴.但等了好久仍不见写成,父亲就去催促他,他儿子抱怨说:”世上姓氏很多,为什么偏偏要姓’万’呢 我从清早写起,直到现在,才写完了五百画!” 简析: 而累世不识’之”乎'”,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把一个典型的目不识丁的斗大的字都不识几个的土财主的形象勾画出来了.至于一句”儿得矣,儿得矣”,则很生动的描绘出了其子在学会”一”,”二”,”三”之后那种自以为掌握了获得知识诀窍的得意神态,同时也表现出他的幼稚无知. “天下姓氏伙矣,奈何姓万 ??????”,则又是一句生动传神的话,它巧妙的描摹出富翁的儿子他那一副委屈,懊恼的神态,不禁令人发笑.富翁的儿子哪里知道,学习不下功夫,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是迟早要出洋相的啊.我们当代中学生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更应该循序渐进,扎扎实实的搞好学习,为将来报效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则笑话从画”一””二””三”开始,到画不成”万”字结束.这样的构思也是很别出心采。

求文言文翻译“朱熹,字元晦,一字…”?

朱熹,字元晦,又作仲晦,徽州婺源人。

他父亲朱松字乔年。他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够讲话时,父亲指着天告诉他说:“这就是天。”朱熹问道:“天的上面是什么?”父亲觉得十分惊奇。到他入学跟从老师读书时,老师教他读《孝经》,他看过一遍,就在书上写道:“不能这样,就不能算作一个人!”他曾经和一群小孩子在沙上玩耍,独自一人端端正正坐着用手指在沙地上画,别人一看,原来是一幅八卦图形。十八岁那年,他参加乡贡考试合格,后来考中了绍兴十八年的进士。在出任泉州同安县的主簿期间,他挑选本县德才优异的人当自己的学生,每天给他们讲授古圣先贤讲求自身修养和治理人民的学问,他还下令禁止妇女出家当尼姑道士。淳熙五年,朱熹被任命为南康军知军。朱熹到任后,为百姓兴利除害。正逢那一年很久没有下雨,出现旱灾,朱熹非常重视救济饥荒的处置措施,救活的百姓很多。事情结束后,朱熹奏请朝廷按照规矩奖赏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他每有时间便到州郡的学校里去,找一些学生来,和他们讲论学问。还找到了白鹿洞书院的遗址,奏请朝廷重新修复,并亲自制订《白鹿洞书院学规》,让学生们遵守。适逢浙东地区发生大饥荒,宰相王淮上书请求改任朱熹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并要他马上单人赴任。朱熹以朝廷对南康军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没有给予奖赏,辞谢了这一职务,等到朝廷的奖赏颁发后,他才受职赴任。他接受任命后,随即写信到其他州郡,召募米商,蠲免他们的商税,要他们运粮食到浙东救灾。等他到任时,外地舟船运来的米已经堆积如山。朱熹每天出外调查访问人民的疾苦,走遍浙东全境,都是单人独车,不带随从,所到之地,人们都不知他是什么人。州县的官吏们害怕他的严峻作风,一听说他到来,有些人甚至自动弃职逃走;于是,他所管辖的境内,风纪肃然。凡是丁钱、和买、役法、榷酤这一类政事,只要有对百姓不方便的地方,朱熹全部予以改正、革除。每次在救济灾荒之后,他都要按照实际情况规划处置,必定作长久之计。有人攻击朱熹,说朱熹不好好处理政务,皇帝对王淮说:“朱熹处理政务的成绩却大有可观。” 庆元二年,沈继祖任监察御史,上书诬告朱熹,罗列了朱熹十大罪状,皇帝下诏免掉了朱熹的职务,也取消了朱熹的祠官俸禄,朱熹的学生蔡元定也被流放到道州,在地方官吏监管下居住。庆元四年,朱熹以自己快满七十岁为理由,申请退休。庆元五年,皇上同意了他的请求。庆元六年,朱熹逝世,享年七十一岁。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5月8日 am4:40
下一篇 2021年5月8日 am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