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字的文言文用法-文言文与的用法和意义?

文言文与的用法和意义?根据读音,可划分为以下用法与意义:与yǔ〈动〉1、给予与,赐也,通作“与”。――《正字通》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2、又则与斗卮酒。取与者,义之表也。――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文言文与的用法意义

根据读音,可划分为以下用法与意义:

与yǔ

〈动〉

1、给予

与,赐也,通作“与”。――《正字通》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2、又

则与斗卮酒。

取与者,义之表也。――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4.结交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北宋?苏洵《六国论》

抑以斯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 明?宋濂《看松庵记》

〈名〉

1.党与;朋党;同类

与,党与也。从舁从与。与声。――东汉?许慎《说文》

2.盟国,友邦

王夺之人,霸夺之与,强夺之地。――《荀子》

〈介〉

1.跟;和;及

与臣而将四矣。――《战国策?魏策》

1. 与多用于轻微的疑问。吗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学而》

然则师愈与?――《论语?先进》

与 yù

〈动〉

1.参与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礼运?大同》

与 yú

1、同“欤”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

与 jǔ

与,通“举”,推举,选举。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

古代与的用法,急急急,谢谢啦?

古汉语中“与”的主要用法(按声调不同分与1、与2、与3):与1,音 yǔ[1]介词,和,跟:与虎谋皮。|与臣而将四矣。(《战国策?魏策》)|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2]动词,给:与人方便。|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史记?项羽本纪》)[3]动词,交往,友好:相与(彼此往来;相互)。与国(相互交好的国家)。[4]赞助,赞许:与人为善。|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赞同曾点)也。”(《论语》)[5]连词,和;同:成与不成,在此一举。〔与其〕比较连词,常跟“不如”、“宁可”连用。与2 ,音yù动词,参加:参与。与会。|怀嬴与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蹇叔之子与师(与师,参军作战)。(《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与3,音yú疑问语气助词,同“欤”: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岂非士之愿与?(《史记?蔡泽传》)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5月8日 am7:49
下一篇 2021年5月8日 am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