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语文文言文高考-高考语文文言文必背实词和虚词有哪些?

2020年高考预测,高考语文可能出现哪些题型与肺炎疫情有关?新型冠状病毒作为世界关注、全中国防控的公共卫生事件,很可能出现在2020年高考的各科试卷中。今年的高三学生,生于非典,考于新冠,的确有点坎坷。结合疫情,今年高考语文学科可能出现哪些题型与肺炎疫情有关?我们在复习备考时,要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情

2020年高考预测,高考语文可能出现哪些题型与肺炎疫情有关?

新型冠状病毒作为世界关注、全中国防控的公共卫生事件,很可能出现在2020年高考的各科试卷中。今年的高三学生,生于非典,考于新冠,的确有点坎坷。结合疫情,今年高考语文学科可能出现哪些题型与肺炎疫情有关?我们在复习备考时,要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情况,命题者可能会以此为背景,从中取材。

针对这场全民参与的战役,可以通过各类题型在科学和人文领域进行命题,来达到“立德树人”和考查“核心素养”的目的。

现代文阅读:

在现代文阅读部分,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可能会出现在实用类文本和论述性文本阅读中。实用类文本可能涉及医学领域的科技文献,论述类文本可能涉及评论或新闻报道。特别关注两个领域:

(1)科学领域:科普防疫知识;学会健康生活,提高维护健康的能力;学会尊重科学、尊重科学家;正确认识人类的生存环境;新科技在战胜疫情中的作用。

(2)人文领域:引导学生在团结协作、勇于面对、坚守职责、无私奉献、公民义务、国际合作、保护自然等方面进行认识和思考;启发学生反思人类在与病毒的博弈过程中的思维与行为,学会科学、理性地看待问题。

文言文阅读:

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可能会选取一些与瘟疫或中医药相关的诗词,或者古代与瘟疫作斗争的文献资料和人物事迹,弘扬中华民族战胜疫病的勇敢精神和科学态度。

我们平时训练时可以选择如曾巩的《越州赵公救灾记》、《三国志?华佗传》、《旧唐书?孙思邈传》、张岱《鲁云谷传》、《明史?李时珍传》等等。

语言运用题:

这部分可考查的题型很多,三个大题均可选择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材料来命题。如语段综合、语段缩写与扩写、填写句子、语言表达得体、图文转换等。

平时复习时可以领会选取一些特定的语境引导学生进行从口语到书面的演练:例如可以针对疫情当前,一些古人的名字突然爆红,比如霍去病、辛弃疾、曹无伤、康有为、宇文强,让学生选取热议的两个名字为主体,写一副对联,注意结合当下,符合对仗;可以让学生设计机场,车站人员排查的流程图……

写作题:

可以围绕抗击疫情的大背景,设置情境,提供材料,来命制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或针对某种现象阐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或选择观点辩证分析,或采用立论与驳论相结合的方法来评论事件。文体可以是书信、发言稿、倡议书、时事评论等。

平时复习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人民日报》等官媒发布的时评文,把握一些高考热话题:

坚守――面对疫情扩散的风险,坚守是最有力的回答。

考验――面对疫情,我们众志成城,各行各业用自己的行动,去为抗击疫情做出自己的贡献。

乐观――疫情当前,人们乐观不减。将智慧集结一处,以文字传递心声。

谣言――在面对来源模糊、事实不清的信息时,多一些理性思考和冷静判断。

标语――从城市到农村,随处可见。作为一种宣传方式,标语优势明显。

社会责任――人人从自身做起,承担一份社会的公共责任,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贡献一己之力。

心理健康――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医者仁心――大灾面前见本色,关键时候看品格。在这场人与病毒的战斗中,医护人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医学誓言。

同胞情谊――互相理解,冷静对待,共克时艰更需要凝聚大爱。

能预测一下2020高考语文古诗词会填哪三首吗?

我们来看看考试说明规定的高中古诗文14篇,古文5篇《劝学》《师说》《逍遥游》《赤壁赋》《阿房宫赋》,古诗9首《诗经 卫风 氓》《离骚》《琵琶行》《蜀道难》《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登高》《锦瑟》《虞美人》。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考查情况如下:

由此我们推测,2020高考全国课标卷三套题默写可能考查的趋势如下:

全国卷一:《赤壁赋》《琵琶行》《虞美人》《锦瑟》《卫风 氓》

全国卷二:《劝学》《师说》《登高》《锦瑟》《念奴娇》

全国卷三:《逍遥游》《赤壁赋》《卫风 氓》《离骚》《阿房宫赋》

至于初中的50篇,没有办法预测,只能只求多福。建议重视《岳阳楼记》《出师表》《观刈麦》《钱塘湖春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注意:这个只是个人意见,纯属娱乐。如果预测不靠谱,本人不承担任何责任。我写着玩,你玩着看。

广东高考作文齐桓公、管仲、鲍叔出自哪篇文言文?

2020年高考全国一卷语文作文题目:齐桓公,管仲,鲍叔牙三人的故事

2020年高考考试全国一卷语文作文话题题目 齐桓公,管仲,鲍叔牙的故事

全国一卷语文作文话题如下

齐桓公、管仲 鲍叔三个人物。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请考生挑出其中一个人物,写出自己的感受。

今年全国一卷高考考试话题题目出乎意料,不是根据社会热点来编制高考作文,而是沿着历史故事,人物事迹来编制高考话题,对于很多参加了2020年全国一卷的考生都大喊难,难,难!

大家觉得2020年高考全国一卷语文作文话题题目难不难?欢迎留言拍砖评论!

高考语文文言文必背实词和虚词有哪些?

高考语文言文必背实词120个,必背虚词18个(之乎者也,而已焉则,何乃其所,因为且若,与于)。

那就离开吧

1、爱

?喜爱,宠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

?喜欢,爱好。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杜牧《阿房宫赋》)

?吝啬,吝惜。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爱慕,欣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通“(ài)”,隐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静女》)

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欣赏)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其竟爱(隐藏)而不见。

2、安

?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全。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罗贯中《失街亭》)

?安适,安逸。然后得一夕安寝。(苏洵《六国论》)

?安抚,抚慰。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司马光《赤壁之战》)

?安置,安放。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罗贯中《失街亭》)

?疑问代词。哪里,哪儿。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养。衣食所安。 (《曹刿论战》)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

3、被

读音一 bèi

?受,遭受。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

?介词,表示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司马迁《屈原列传》)

?覆盖。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读音二 pī

?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将军身被坚执锐。(司马迁《陈涉世家》)

?披散,散开。被发行吟泽畔。 (司马迁《屈原列传》)

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犹不为苦也。

4、倍

?通“背”,背离。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司马迁《鸿门宴》)

?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苏洵《六国论》)

?越发,更加。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十年间,每逢佳节,倍(更加)思亲。

5、本

?草木的根。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根本,主要的、基础的东西。盖亦反其本矣! (《齐桓晋文之事》)

?本来。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李密《陈情表》)

?版本,底本。今存其本不忍废。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若止印三二本。 (沈括《活板》)

?推究。抑本其成败之迹。(欧阳修《伶官传序》)

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书,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6、鄙

?边疆,边远的地方。可以活用为动词,译为“把……当作边邑”。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

?表自称的谦辞。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浅陋,鄙陋,可引申为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轻视,看不起。孔子鄙其小器。 (司马光《训俭示康》)

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表自称的谦辞)贱之人,当其求谅。”居久,则鄙(轻视)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5月8日 pm4:54
下一篇 2021年5月8日 pm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