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与-“与”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与的用法和意义?根据读音,可划分为以下用法与意义:与yǔ〈动〉1、给予与,赐也,通作“与”。――《正字通》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2、又则与斗卮酒。取与者,义之表也。――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4.结交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北宋?苏洵《六国论》抑以斯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明?宋濂《看松庵记》〈名〉1.党与;朋党;同类与,党与也。从舁从

文言文与的用法和意义?

根据读音,可划分为以下用法与意义:

与yǔ

〈动〉

1、给予

与,赐也,通作“与”。――《正字通》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2、又

则与斗卮酒。

取与者,义之表也。――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4.结交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北宋?苏洵《六国论》

抑以斯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 明?宋濂《看松庵记》

〈名〉

1.党与;朋党;同类

与,党与也。从舁从与。与声。――东汉?许慎《说文》

2.盟国,友邦

王夺之人,霸夺之与,强夺之地。――《荀子》

〈介〉

1.跟;和;及

与臣而将四矣。――《战国策?魏策》

1. 与多用于轻微的疑问。吗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学而》

然则师愈与?――《论语?先进》

与 yù

〈动〉

1.参与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礼运?大同》

与 yú

1、同“欤”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

与 jǔ

与,通“举”,推举,选举。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

“与”文言文翻译?

与字在文言文中的翻译有以下6种:

1、与:给予。例句: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白话译文:只不过我把书公开(给予),和姓张的吝惜书籍,(不肯给予)似乎并不相同。

2、与:党与;朋党;同类。例句: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宋?张载《西铭》白话译文:人民百姓是我同胞的兄弟姊妹,而万物皆与我为同类。

3、与:跟;和;及。例句:孰与君少长。――汉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白话译文:他和你年龄谁大谁小?

4、与:通“举”,推举,选举。例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先秦 孔子《礼记》白话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5、与:多用于轻微的疑问:吗。例句:求之与?抑与之与?――春秋 孔子《论语》白话译文:是孔子向他们提出了请求呢?还是他们向孔子提出了请求呢?

6、与:盟国,友邦。例句:王夺之人,霸夺之与,强夺之地。――战国 荀子《荀子》白话译文:要称王天下的和别国争夺民众,要称霸诸侯的和别国争夺同盟国,只图逞强的和别国争夺土地。

文言文中“与”字的全部解释?

①给予.《鸿门宴》:“则与一生彘肩.”

②结交;交好.《六国论》:“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③朋友;同类者.《原毁》:“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④通“举”.整个;都.《涉江》:“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⑤和.《愚公移山》:“吾与汝毕力平险.”

⑥介绍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方,相当于“跟”、“同”等.《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⑦介绍比较对象,相当于“跟……相比”.《柳毅传》:“洞庭之与京邑,不足为异.”

⑧为;替.《兵车行》:“去时里正与裹头.”

①赞同.《中山狼传》:“固君子之所不与也.”

②参与;参加.《肴之战》:“蹇叔之子与师.”

表示疑问、反诘或感叹,相当于“吗”、“吧”、“啊”.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欤”.《齐桓晋文之事》:“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5月10日 am5:39
下一篇 2021年5月10日 am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