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是什么意思-文言文中词类活用有哪几种?

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的含义?词类活用文言文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临时改变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当成另一类词使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域民不以封疆之

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的含义?

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临时改变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当成另一类词使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中的“域”意思是限制。一狼洞其中“洞”,打洞妇抚儿乳“乳”,喂奶名之者谁“名”,取名公将鼓之“鼓”,击鼓置人所罾鱼腹中“罾”,用网捕狼不敢前“前”,上前愿为市鞍马“市”,买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

②名词作状语。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指用箕畚(装土石),表示运输的工具。

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狗一样狐鸣呼曰孔子东游乃丹书帛曰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亮躬耕于陇亩“躬”亲自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此皆善良”中的“善良”指善良、诚良的人。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新”,新的知识亲旧知其如此亲戚朋友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固的盔甲,锐利的武器百废具兴废弃的事情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优劣”,能力强与能力弱的人作奸犯科“奸”,邪恶的事。

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亲贤臣,远小人”中的“亲”“远”意为亲近,疏远。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善于恢弘志士志气发扬光大

⑤动词活用为名词。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的“出”“入”意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猛浪若奔奔跑的马屠惧,投以骨屠户

⑥意动用法。某些名词、形容词带了宾语,语意含有“以……为……”,“认为……是……

A.名词的意动,主观上认为宾语是什么例:父利其然也。利:原为名词,现做意动动词,可译为“认为这样是有利的”

B.形容词的意动,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某种特征、特点。例:不耻下问认为……是耻辱一览众山小“小”,认为……都是渺小的固以怪之矣“怪之”,认为这样很怪异

⑦使动用法

A.动词的使动用法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忿恚”使……恼怒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动”,使……动,“忍”,使……忍

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苦”,使……受苦“劳”,使……劳累无案牍之劳形“劳”使……劳累

文言句式

1.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1)“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

(2)“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例:吟鞭东指即天涯

(4)“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就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6)“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非天质之卑兵革非不坚利也

(7)“……,……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8)“……者,……也”。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9)“……者,……”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0)“……,……也”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夫战,勇气也

(11)“……也”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被动句。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1)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被……所感动

(2)有标志词语

a“为”表被动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b“为……所……”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所吞”即“被……吞掉”

c“于”表被动管夷吾举于士“举于……”即“在……被举荐”。

3.倒装句。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4)介宾结构后置

(1)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2)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

A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a介宾倒装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通道呢”

b谓宾倒装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可译为“有哪一样”。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B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例:僵卧孤村不自哀“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

C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D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例:是以谓之“文”也。“是以”是“以是”的倒装,可译为“因此”。“是”是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原因。

E其他,表示强调。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关山度”是“度关山”的倒装。可译为“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道道山”。

(3)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A“中心词+后置定语+者”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亭翼然临于泉上”是“翼然临于泉上亭”的倒装,定语后置,可译为“一座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上的亭子。”

B“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C数量词做定语后置例: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4)介宾结构后置

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例:屠惧,投以骨。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

4.省略句。常见的是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和介词省略,有时也省略数量词和定语等。

(1)省略主语a承前省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b蒙后省c对话省例《曹刿论战》

(2)省略谓语禽兽之变诈(有)几何哉宾语“几何”前面省略谓语“有”,译时要补上

会天(下)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宾语“大雨”前面省略了谓语“下”,译时要补上

(3)省略宾语

a省略介词宾语,承上省略宾语“之”,代前面已经提到的“人、事、物。

温故而知新,可以(之)为师矣吴广以(之)为然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士卒都为(之)用者念无与(之)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君与(之)具来

b省略动词宾语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之)上使(之)外将兵

(4)省略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斗二(个)男新战死

(5)省略介词

a省略“于”屠乃奔倚(于)其下则题名(于)其上得之(于)心而寓之酒也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之)分(于)人

b省略(自)可译为从(自)潭西南而望

5.固定格式。初中文言课文中固定结构有:“不亦……乎”“有……者”“得无……乎”“如……何”“奈……何”“然则……”等。

(1)“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易君子乎?

(2)“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办”“把……怎么样”例:……如太行王屋何?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其如土石何即“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3)“以……为……”相当于“把……当作……”例: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禽兽……”

(4)“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例:此何遽不为福也

即“为什么不会变成福呢”

(5)何以例:何以战

文言文中词类活用有哪几种?

一)名词的活用

⒈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⑴名词后面带宾语,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 ①驴不胜怒,蹄之。

②今王鼓乐于此。

③冠切云之崔嵬。

简析 “蹄”本是名词,在句中却接了宾语“之”,这时“蹄”起到了动词的作用,所以应该活用为动词,是“踢”的意思;名词“鼓”带宾语“乐”,用作动词:弹奏;名词“冠”带宾语“切云之崔嵬”,用作动词:戴。

⑵名词后面带补语,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 ①履至尊而制六合。

②郑商人弦高市于周。

简析 名词“履”带补语“至尊”,用作动词:登上;“市”带补语“于周”,用作动词:做买卖。

⑶前面有能愿动词或副词,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②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简析 “水”前带副词“非”和能愿动词“能”,用作动词:游水;名词“王”前有副词“则”,用作动词:统治天下、称王。

⑷同一名词迭用,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既不是叠字,又不是联合、偏正、复指关系,那么,其中一个名词常用作动词

例如 ①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简析 名词“事”迭用,第一个用作动词:做、从事。

⑸前面有结构助词“所”, 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 ①置人所罾鱼腹中。

简析 名词“罾”前有结构助词“所”。用作动词:用网捕捉。

⑹方位名词常用作动词,有的前面有连词“而”或副词,有的前面既没有连词“而”也没有副词

例如 ①秦师遂东。

简析 方位名词“东”前面有副词“遂”,用作动词:向东进发。

⒉名词的使动用法

⑴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

例如 ①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简析 “王”后跟“我”作宾语,是“使我为王”。

⑵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

例如 ①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

简析 “不得而臣”相当于“不得而臣之”;“不得而友”相当于“不得而友之”,意思是“不得使之为臣”“不得使之为友”(不能和他作朋友)。

⑶方位名词,是名词的一类,活用为动词后有时也有使动用法

例如 ①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

②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简析 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便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向某一方向行动 “东苏子”,意思是使苏子(苏代)往东去;“西南其户”,意思是使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

⒊ 名词的意动用法

例如 ①孟尝君客我。

简析 名词“客”后带宾语“我”,活用作意动词。“客我”即“以我为客”,意即“把我当做客人”。

⒋ 名词直接做状语

⑴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特征时,活用为状语

例如 ①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简析 名词“席”、“包”、“囊”分别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

⑵名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方式,活用为状语

例如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简析 名词“面”做动词“刺”的状语,表示“刺” 的方式:当面。

⑶ 名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活用为状语

例如 ①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简析 名词“船”作动词“载”的状语,表示“载”所用的工具:用船装。

⑷ 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时,活用为状语

例如 ① 孤帆一片日边来。

简析 名词“日边”作动词“来”的状语,表示“来”的地点:从日边。

⑸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时,活用为状语

例如 ①良庖岁更刀。

简析 时间名词“岁”作动词谓语“更”的的状语,表示“更” 的性质:每年。

⑹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时,活用为状语

例如 ①南取百越之地。

简析 方位名词“南”做“取”的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趋向:向南。

⑺名词表示情况逐渐地发生变化,活用为状语

例如 ①而乡邻之生日蹙。

简析 名词“日”作形容词谓语“蹙”的状语,表示“蹙” ,这种情况逐渐的发展变化:一天天,一天比一天。

(二)动词的活用

⒈动词活用为名词

例如 ①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简析 动词“奉”用作名词,意即“奉送的机会”,作句子的主语。

⒉动词的使动用法

⑴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例如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简析 以上例句中的“亡”“活”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成为使动用法。“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

⑵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例如 ①谨食之,时而献焉。

②晋侯饮赵盾酒。

简析 “食”,吃,是及物动词,但这里不是捕蛇者吃蛇,而是捕蛇者“使蛇吃”(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 “饮”,及物动词,但这里说的不是晋侯饮赵盾的酒,而是晋侯给赵盾喝酒,让赵盾喝酒。“饮”用作使动意义时读yìn。

⒊ 动词的为动用法

例如 ①死国可乎。

简析 “死”是为动用法,“死国”即“为国而死”。

(三)形容词的活用

⒈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例如 大行不顾细谨。

简析 “细谨”,形容词用作名词,意即“细枝末节”。

⒉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⑴形容词用在“所”字之后,便活用为动词

例如 ①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简析 “高”本是形容词,但在本句中作了成分,译作“推崇”。

⑵形容词放在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

因为能愿动词总是在动词前面与动词结合使用的。因此,如果一个能愿动词跟一个形容词结合在一起充当句子的谓语,那么这个形容词大多也是活用为动词。

例如 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简析 “穷”在本句中与“能”相结合充当谓语成分,因此活用为动词。

⑶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便活用为动词

例如 ①稍出近之。

简析 “近”是形容词,但后带有代词“之”做宾语,作动词。

⑷形容词后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形容词便活用为动词

例如 ①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简析 令尹子兰……终于让上官大夫(靳尚)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短”后跟了介词结构“ 于顷襄王”应作动词。

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

简析 “弱”本是形容词,在句中做谓语,但是形容词做谓语,后面不可以接名词宾语,而它现在接了宾语“秦”,所以它要活用为动词,是“使……弱小”的意思;“绿”是形容词,后面接了名词宾语,应译“使……绿”。

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 ①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② 吾妻之美我者。

③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简析 “奇其言”“壮其貌”是主语滕公“认为其言奇”“认为其貌壮”之义;形容词“美”后带宾语“我”。“美我”即“以我为美”,意即“认为我美”;“小鲁”“小天下”,是主语“孔子”主观上认为“鲁”和“天下”小的状态。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5月10日 pm7:14
下一篇 2021年5月10日 pm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