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意义和用法的区别-文言文与的用法和意义?

文言文与的用法和意义?根据读音,可划分为以下用法与意义:与yǔ〈动〉1、给予与,赐也,通作“与”。――《正字通》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2、又则与斗卮酒。取与者,义之表也。――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4.结交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北宋?苏洵《六国论》抑以斯人不足

文言文与的用法和意义?

根据读音,可划分为以下用法与意义:

与yǔ

〈动〉

1、给予

与,赐也,通作“与”。――《正字通》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2、又

则与斗卮酒。

取与者,义之表也。――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4.结交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北宋?苏洵《六国论》

抑以斯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 明?宋濂《看松庵记》

〈名〉

1.党与;朋党;同类

与,党与也。从舁从与。与声。――东汉?许慎《说文》

2.盟国,友邦

王夺之人,霸夺之与,强夺之地。――《荀子》

〈介〉

1.跟;和;及

与臣而将四矣。――《战国策?魏策》

1. 与多用于轻微的疑问。吗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学而》

然则师愈与?――《论语?先进》

与 yù

〈动〉

1.参与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礼运?大同》

与 yú

1、同“欤”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

与 jǔ

与,通“举”,推举,选举。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

怎样区分文言文中”而”的用法和意义?

通过“而”字的词类进行区别。如下:

1、 通过名词区别例:而,颊毛也。――《说文》译文:而,就是颊毛的意思。

2、通过代词区别释义:通“尔”你,你的。例:《记王忠肃公翱事》:“~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译文:而你父亲做吏部的长官,把我调任京城的官职,那么你也就可以时时侍奉母亲了。

3、通过动词区别释义:通“如”。好像。例:《察今》:“军惊~坏都舍。”译文:军士惊恐的声音就像大房子倒塌一样。

4、通过连词区别释义:表并列关系。例:《论积贮疏》:“苟粟多~财有余。”译文:如果粮食很多、财力有余。

5、通过助词区别释义: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吧”。例:《论语?子罕》:“岂不尔思,室是远~。”译文:我岂能不想念你吗?只是由于家住的地方太远了。

6、通过词缀区别释义:嵌在某些时间词后面。例:《口技》:“俄~,百千人大呼。”译文:不久,成白上千的人大喊起来。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5月11日 am3:19
下一篇 2021年5月11日 am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