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说文言文还是白话文-古代人为什么使用文言文,不使用白话文?

古代人在日常生活里会说白话文吗,还是白话文只是现代才有?白话文始于上世纪五四运动,以鲁迅、胡适、陈独秀等为领年人物。推动新文化革命。为文化的普及、改革做出了贡献。但也头脑发热地提出废汉字,以拉丁文拼写代之的妄想。当然厚重的几千年传承的汉字无法撼动,弄出了今天汉字有拼音的结果。五四前为文言文,也称雅语,是书面交流

古代人在日常生活里会说白话文吗,还是白话文只是现代才有?

白话文始于上世纪五四运动,以鲁迅、胡适、陈独秀等为领年人物。推动新文化革命。为文化的普及、改革做出了贡献。但也头脑发热地提出废汉字,以拉丁文拼写代之的妄想。当然厚重的几千年传承的汉字无法撼动,弄出了今天汉字有拼音的结果。

五四前为文言文,也称雅语,是书面交流形式。日常语言是白话。但,北方,吴,湘,赣,客,粤,闽等地方方言早己形成,交流起来困难,但书面交流,毫无障碍。官话,也就是通用的普通话,是以建都的都城为基础的,如现在的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基础的。若在宋朝是以现在开封话为基础的,如众多影视剧、小说中提到鲁智深骂人的:腌湃波才,令人费解。其实开封人原话说腌湃才。(腌湃指肮脏,加上才)即下作无耻之意。

人受教育的语境很重要。今人叹息为何写不出唐诗的味道。是因为我们今天书面及说话都是白话文,做个打油诗,弄个顺口流还凑合,大不了:啊!今天的境色很美呀之类。

至于古人说话是不是文言文(雅语)?应是在雅语的基础上,更容易交流通俗的话。这在古典小说中可以得到印证。

例:人们相见,问:您吃饭了吗?而反应在文言文书面上:饭否?

古代人为什么使用文言文,不使用白话文?

这与书写工具的发展有关。在毛笔、纸张发明之前,人们书写文章是刀具将文字刻在竹木简上,商朝时更是刻在甲骨上,你想刻字是多么的难,若要用白话文,那得刻多少字。因此就要求在写文章时字数越少越好,每个字所表达的意思起丰富越好,每句话越简洁越好。

我们看电视上,秦汉以前所有书籍都是一捆一捆的竹木简,传说秦始皇每天要阅读一吨多重的奏章,那要是用白话文恐怕得多几吨。而且文人、大臣们都还得配专门的刻字工,用来刻写文字。毛笔发明后不用在刻字了,但还没有纸张,还得写在竹木简上,另外还可以写在丝绸、羊皮等器物上,但这些东西都不方便大量使用,因此文章还是以简洁为好。

到了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张才大量生产,人们可以用纸张写文章了,但是由于生产力落后,纸张的生产量十分有限,再加上没有印刷术,所有文章都需要人工去抄写,这些都费时费力,因此还不能用白话文去写文章。

唐朝时期出现了雕版印刷术,书籍才得以印刷,但是每篇文章都得刻一个版。到了南宋出现了活字印刷术,印刷技术才得以大幅提升,因此文人写文章才慢慢写长,话本才出现。到明代时书写、印刷工具已十分成熟,除官方文章外小说得以繁荣,但由于人们写文章的习惯,小说的语言中仍还有大量文言文,但已经出现了许多口语。特别是为了说书人的方便,也为便观众能听得懂,白话文也逐渐出现在小说中。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文坛刮起了新文化运动,白话文正式成为人们写文章的语言方式,文言文这时才淡出人们的写作视野。但还有一些老旧文人习惯用文言文写文章,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知识向老百姓普及,人们才彻底抛弃文言文。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5月11日 am11:11
下一篇 2021年5月11日 am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