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与昧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孰与昧行乎的孰和昧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是什么意思?

《师旷问学》中的”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是什么意思?在句子中起什么作用?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文中的晋平公年欲七十想要学习,恐怕为时已晚,而师旷却劝他炳烛而

《师旷问学》中的”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是什么意思?在句子中起什么作用?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文中的晋平公年欲七十想要学习,恐怕为时已晚,而师旷却劝他炳烛而学。接着师旷又打了三个比喻,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孰与昧行乎的孰和昧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是什么意思?

孰与昧行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shú①通“熟”。熟;烹食到可以食用的程度。《左传?宣公二年》:“宰夫皿熊蹯不孰。”②通“熟”,成熟。《荀子?富国》:“寒暑和节,而五谷以时孰。”③通“熟”。深透;仔细。《廉颇蔺相如列传》:“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④谁;哪个。《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mèi①暗;昏暗,黑暗。《离骚》:“路幽昧以险隘。”【又】使动用法,使……不明。《左忠毅公逸事》:“汝复轻身而昧大义。”②愚昧;糊涂。《柳毅传》:“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③隐蔽;欺瞒。《荀子?大略》:“蔽公者谓之昧。”④冒;冒犯。《战国策?齐策》:“臣昧死,望大王。”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5月11日 pm2:30
下一篇 2021年5月11日 pm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