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 与 的用法-文言文中与的用法?

文言文中与的用法?一、施行、进展。例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白话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二、出,生出,滋长。例句:枝茎益大,有

文言文中与的用法

一、施行、进展。 例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白话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 (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 二、出,生出,滋长。 例句:枝茎益大,有所之。 白话译文:枝茎逐渐生长壮大,有所增高。 出处:东汉?许慎《说文》 三、去,到,前往。 例句:吾欲之南海,何如? 白话译文:我准备到南海去,你觉得怎么样? 出处: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四、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例句: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白话译文:郑国的一个叫弦高的商人正要去周朝的管辖地做买卖,半路上遇到了他们(秦国的部队)。 出处:春秋末年?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五、之拼音:zhī 释义: 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往,到:“吾欲之南海”。

文言文与的用法和意义?

根据读音,可划分为以下用法与意义:

与yǔ

〈动〉

1、给予

与,赐也,通作“与”。――《正字通》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2、又

则与斗卮酒。

取与者,义之表也。――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4.结交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北宋?苏洵《六国论》

抑以斯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 明?宋濂《看松庵记》

〈名〉

1.党与;朋党;同类

与,党与也。从舁从与。与声。――东汉?许慎《说文》

2.盟国,友邦

王夺之人,霸夺之与,强夺之地。――《荀子》

〈介〉

1.跟;和;及

与臣而将四矣。――《战国策?魏策》

1. 与多用于轻微的疑问。吗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学而》

然则师愈与?――《论语?先进》

与 yù

〈动〉

1.参与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礼运?大同》

与 yú

1、同“欤”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

与 jǔ

与,通“举”,推举,选举。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5月12日 pm6:35
下一篇 2021年5月12日 pm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