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被动句的特点-举例说明古代汉语被动句的几种类型?

举例说明古代汉语被动句的几种类型?被动句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常见被动句有两大类,一种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一种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需要结合

举例说明古代汉语被动句的几种类型?

被动句

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常见被动句有两大类,一种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一种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需要结合文意来判断。

1、有标志的被动句

① 而君幸于赵王。(……于……)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

④受制于人。(……受……于……)

⑤为天下笑,何也?(为)

⑥羸兵为人马所蹈藉。(为……所……)(典型的被动句)

⑦若属皆为所虏。(……为所……)

⑧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

2、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用动词直接表示被动意思,结合文意判定。

例如: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被……缠绕

洎牧以谗诛。(无标志。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

古代汉语的被动句有哪些类型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特点?

在古汉语中,被动句有以下三种类型: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即“谓语+于……”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2.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如: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司马迁《屈原列传》)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构成“见+谓语+于”的形式。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3.在动词前边加介词“为”,构成“为+动词”的形式。这种句式的“为”和“见”不同:“见”是助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它总是紧挨着动词;“为”是介词,它可以紧挨着动词(省略了宾语),也可以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用“为”引进主动者,谓语前再加“所”,表被动,构成“为……所……”式。如: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被动句的主要特点是: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点击阅读全文

上一篇 2021年5月14日 pm7:32
下一篇 2021年5月14日 pm7:33